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1.
针对航空发动机分布式控制系统的时延问题,应用Matlab的Truetime工具箱,设计了控制系统仿真分析平台,分析了时延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首先针对一类应用状态反馈的控制系统,分析了存在传感器到控制器单侧时延的情况下,系统保持稳定的充分条件。在此基础上,以某型航空发动机为例,基于Truetime工具箱设计了分布式控制仿真系统,分析了不同的时延条件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证明了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2.
运用改进的Topsis评估模型对反潜巡逻机的作战效能进行评估,主要是对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进行改进:综合考虑客观熵权和专家主观权重得到综合权重,通过客观的熵权信息来调整主观权重的偏差,使得反潜巡逻机作战效能的评价结果更为合理。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主客观相结合,简单有效,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3.
为实现全军作战实验资源共享和跨军种的协同实验,提出了一种基于服务网格和网格工作流技术的联合作战实验平台构建方法.一方面利用服务网格技术实现分布、动态、异构实验资源的有效集成和共享,加强实验平台的通用性、灵活性和重用性;另一方面,在平台建设中引入面向服务网格的工作流技术,使得能够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根据实验需求优化实验作业逻辑和执行过程,选择、配置和调度相应的实验资源完成指定的任务,实现跨军种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实验.  相似文献   
84.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的飞速发展和PC机的广泛使用提出了基于PC的VR应用要求,视景的表示与生成是VR环境的基础与核心。文中介绍采用面向对象机制,在PC机上基于MFC和OpenGL实现的虚拟环境中视景表示与生成的方法。用该方法生成的视景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85.
通过对我军装甲装备器材管理体制中,器材计划请领与供给的现状分析,提出了运用运筹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手段,探讨装甲装备器材消耗规律模型和进行申请计划辅助决策分析的一整套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6.
着眼于提高通用装备保障训练的集约化水平,为信息化条件下体系作战通用装备保障能力生成提供支持,将平台的方法引入通用装备保障训练中,提出了通用装备保障专业综合训练平台的思想,建立了一个4层结构的通用装备保障基地化训练体系框架,并以某装备院校为例构设了一个通用装备(军械)保障专业综合训练平台框架.研究成果为实现通用装备保障训练资源的集约化整合探索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7.
无人作战是改变未来信息化战争形态的一种全新作战样式,无人化装备已经成为国家间军事博弈的重要力量.加快我军无人作战力量建设,确保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8.
通过对现有机器人体系结构的总结,结合任务需求和当前技术发展水平,构造了一种人机智能紧耦合的无人平台系统结构.该结构分为7层,具有3种导航模式,6种控制方式,能够实现从主从遥控到全自主不同智能层次的无人平台构建,为无人平台的设计提供了工程指导,并为无人平台的应用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89.
回顾了水下无人移动平台的最新研究现状,介绍了有代表性的数款水下潜航器.分析了水下无人平台的技术性能发展的趋势,并对军事应用价值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0.
系统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构建装甲车辆运动时的虚拟战场环境,利用自动控制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对装甲车辆运动姿态的实时仿真,采用同步建模和实时动态仿真技术实现机电系统与视景的同步仿真,从而保证了平台振动位置与由视景运动产生的位置变化一致.通过软、硬件互补的优化设计,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实现了高仿真度、高质量的仿真通用平台的研制.该系统模型结构完整,参数选取精细,量化科学,三维图形实时性好,模拟程度逼真,工作可靠,维护方便,通用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