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思想政治工作从事的是人的工作,遵循一般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规律,我们把部队思想政治工作比作一个复杂的生产过程,为使其顺利进行,并取得较好效益,必须在思想政治工作矛盾运动的关键点上下功夫,进行主体优化。从客体出发重视供求关系,加快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矛盾运动循环。合理安排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内部各生产要素的比例和数量,走规模经济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42.
装甲机械化部队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确立装甲机械化部队信息系统建设的体系结构,分析了装甲机械化部队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根据装甲机械化部队军事能力需求得出了装甲机械化部队的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方案,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描述和探讨,可供装甲机械化部队信息系统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43.
体系对抗包括对敌方体系的破击和对己方体系的防护,实施体系对抗需要拥有一体化军队体系.总结了一体化军队体系的主要特征,并着眼这些特征,给出了一体化军队体系建设的思路和方法.该项研究对于加速我军一体化体系建设,提高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4.
军用装备镁合金表面防腐蚀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军用装备中镁及其镁合金构件可以大幅度降低武器装备重量,实现装备轻量化。通过先进的热喷涂、有机或高分子涂层、阳极氧化和等离子微弧阳极氧化、化学转化膜、沉积技术、离子注入技术、激光处理等表面工程技术对镁合金部件进行腐蚀防护。因此加强镁合金耐蚀、耐磨性能研究,对于推动镁合金作为结构材料的应用并充分发挥其性能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5.
研究了外军轻型机械化部队综合技术保障的保障体制、保障内容和保障方式,分析了外军轻型机械化部队综合技术保障的特点,为我军轻型机械化部队综合技术保障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46.
讨论了世界主要国家的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分析对比了中外军队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差异,并给出了对我国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47.
在明确了"工程化"内涵的基础上,研究了美军依托联合能力集成与开发系统(Joint Capabilities Integrationand Development System,JCIDS)建立的与装备需求生成紧密相关的军队联合能力需求生成机制。指出该机制具有典型的工程化特征和很高的工程化程度,集中体现在程序、任务、方法、成果、描述和管理6个方面。逐一阐述了各个方面中蕴含的工程化思想和方法,对建立符合我军特点的装备需求工程学科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8.
核心维修能力,是解决军队建制维修力量与地方维修力量如何结合、如何结合合理、如何结合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成功推行军民一体化装备维修保障的瓶颈问题。从美军核心维修能力的研究背景着手,分析了核心维修能力研究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全面阐述了美军核心维修能力的内涵和现行判定方法,客观分析了美军核心维修能力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得出开展我军核心维修能力研究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9.
陆军武器装备综合集成体系的系统效能评估是体系建设的的重要内容.给出了基于ADC方法研究的陆军武器装备综合集成体系的可用性和可信性定量评估模型,并结合应用示例评估了两种作战模式下某防空系统的作战能力和系统效能,通过评估结果的比较分析,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0.
In post-colonial Africa, the military has been central to sustaining freedom. However, the current political trends in Zimbabwe represent a different phenomenon, with the army perpetrating violence against its own citizens. For many years, the concept of ‘militarisation’ has been used to define social and political practices outside the military. Scholars have deployed the concept of militarisation as a category of analysis and practice. In doing so, scholarly writing portrays the military as an instrument of militarisation. So, who militarises the military? While scholars use the concept of militarisation to analyse other state institutions, the central argument of this paper is that the concept of militarisation has been deployed inappropriately and narrowly by scholars to refer to the appointment of military personnel in state institutions. I argue that in the Zimbabwean post-2000 political crisis, what has in fact been militarised is the military itself as an institution – through the command and control of soldiers against their moral will – and this phenomenon is exemplified by the growing involvement of the military in the perpetration of political violence against the civilian population in Zimbabwe. This paper draws on the experiences of 44 Zimbabwe army desert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