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8篇
  免费   209篇
  国内免费   9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Burn‐in procedure is a manufacturing technique that is intended to eliminate early failures of system or product. Burning‐in a component or system means to subject it to a period of use prior to being used in field. Generally, burn‐in is considered expensive and so the length of burn‐in is typically limited. Thus, burn‐in is most often accomplished in an accelerated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shorten the burn‐in process. A new failure rate model for an accelerated burn‐in procedure, which incorporates the accelerated ageing process induced by the accelerated environmental stress, is proposed. Under a more general assumption on the shape of failure rate function of products, which includes the traditional bathtub‐shaped failure rate function as a special case, upper bounds for optimal burn‐in time will be derived. A numerical example will also be given for illustration. © 2006 Wiley Periodicals, Inc.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2006  相似文献   
202.
差分跳频是一种新的扩展频谱通信技术.在介绍差分跳频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将差分跳频的频率跳变过程建模成齐次马尔可夫链.分析了G函数的功能,重点讨论了差分跳频码性能的检验方法,包括不可约性、频隙滞留、均匀性和随机性检验,其中频隙滞留是首次提出应用于差分跳频码性能的检验.这些检验方法对于差分跳频G函数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3.
Probing the technology in the production of US national defence by using a dynamic cost‐function model with adjustment costs,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effect of reducing the level of national defence on the defence budget saving. Our inquiry involves estimating the defence production structure without output data for non‐market goods that are normally unavailable. Our findings include: (i) the United States behaves rationally to minimize cost in the production of national defence; (ii) the adjustment costs are larger in disarmament than in military build‐up; (iii) due to the adjustment costs peculiar to disarmament, the defence budget saving from disarmament appears small, but cutbacks allow great savings on the defence budget.  相似文献   
204.
为合理有效地评估雷达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选取截获概率作为定量评估指标,分析了侦察截获的判断条件,根据截获条件对雷达对抗侦察系统进行功能仿真,建立了基于HLA的评估系统.通过仿真得到了对应时间的截获概率,并以此作为评估雷达生存能力的定量指标.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这种方法得到的截获概率合理,对提高雷达生存能力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5.
由于被动声纳浮标隐蔽持续探测,潜艇可能由于机动进入浮标探测范围,从而增加了被探测概率。首先,在分析已有模型局限性的基础上,从潜艇运动对浮标搜索影响的原理出发,建立单枚浮标新增搜索区域模型,分析了单枚浮标搜索概率的影响因素,然后建模分析了潜艇运动对浮标拦截线搜索概率的影响因素,得出了影响作用仅对浮标作用距离、间距和航向敏感的结论,并对作战使用方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6.
目前对于内波传播有很多研究方法,虽然总结了很多内波传播的特性,但很少对内波传播特性全面的总结,因此,从内波KDV方程出发,利用椭圆函数展开进行求解,结合垂向模态函数对内波水下结构进行仿真,同时对内波水平流与垂直流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分布进行分析,总结了内孤立波传播特性,为内波系统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7.
针对钢质油罐底板腐蚀,首先分析了油罐底板腐蚀工程检测数据的特点和腐蚀试验数据统计分析理论;然后针对工程检测信息不完全的特性,以最大腐蚀深度的预测估计为目标,建立了以轻微腐蚀面积估计来实现腐蚀概率修正估计的模型;最后利用广州等地27个罐约900条检测数据估计了油罐底板的最大腐蚀深度。其最大相对误差小于45%,约80%的相对误差优于30%。  相似文献   
208.
本文针对乘波体外形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存在的结构/推进/气动强耦合特性,利用鲁棒极点配置方法设计了自适应控制器,实现了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的速度和高度指令跟踪控制。控制器采用了Proportional-Integral-Filter(PIF)结构,该结构的控制器不仅能够使系统具备良好的稳态特性而且能够对控制信号进行滤波平滑,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弹性振动对控制系统的影响。基于弹性高超声速飞行器模型CSUAL_GHV,分别采用自适应鲁棒极点配置控制方法和自适应非鲁棒极点配置控制方法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与非鲁棒极点配置控制方法相比,采用自适应鲁棒极点配置控制方法的控制系统不仅使飞行器能够很快地跟踪上速度和高度指令,跟踪误差小于1%,而且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弹性振动也得到了有效地抑制。飞行器在整个飞行过程中的飞行攻角均处于±2°范围内,满足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209.
针对基于网络中心与平台中心的声纳浮标组网探测问题,在分析声纳浮标瞥概率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两种方式下声纳浮标网的发现概率计算模型,给出了评价声纳浮标网探测效能指标.最后以声纳浮标拦截阵探测为例,对基于网络中心和基于平台中心的声纳浮标网探测效能进行分析,仿真了声纳浮标布设数量与布设间距对探测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声纳浮标布设数量超过一定值时,继续增加并不能使网络中心的探测效能显著增加;与平台中心探测相比,声纳浮标瞥概率为Fermi模型时,网络中心探测的优势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10.
海上舰艇编队协同作战面临的环境日益复杂,其武器目标分配呈现出了多智能体系统的涌现性、协同性和动态性.将编队武器目标分配问题转化成多智能体系统来研究,根据黄页概念建立了编队武器智能体的黄页服务,运用基于黄页服务的合同网协议实现了编队范围内的武器目标分布式分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