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5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15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装备战场损伤等级评定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装备战场损伤评估问题,应用模糊综合评判的基本原理,建立了装备战场损伤等级评定模型,提出了基于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的装备战场损伤等级评定方法。该方法考虑了有关战场损伤的各种因素、因素权重和因素等级权重,结合合理的评价指标处理方法,使计算结果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装备战场损伤严重程度,为有效制定装备战场损伤处理方案提供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882.
就C ̄3I系统通信子系统的检测提出了检测模型及系统几个重要性能指标的检测与分析方法,并对某通信子系统的检测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83.
通过比较银行人工操作系统(BMWS)与银行办公自动化系统(BOAS),建立了BOAS的投入指标量化模型以及产出指标量化模型。将产出指标集合分解为了系统服务强度、系统工作潜力、系统准确度和系统可靠性四个分指标。并给出了BOAS相对效率技术经济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884.
基于欧几里得几何距离的概念,给出了一种炸药综合性能的多维空间评估方法。这种方法在确定炸药理想方案和最差方案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各种炸药方案与理想方案和最差方案的欧几里得几何距离,以此评估炸药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885.
战损装备维修保障仿真及能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利用仿真方法进行维修能力评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战场装备维修保障活动的主要内容,建立了基于计算机的装备维修保障过程仿真模型,提出了评估装备维修保障能力的几个指标,同时还给出了某次战斗装备损坏与维修保障能力评估的示例。  相似文献   
886.
在对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某级军械指挥自动化系统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模型,给出了各级指标的专家判断矩阵,对其一致性进行检验,得出了各评估指标的权重。  相似文献   
887.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固体火箭发动机性能散布分析的固体导弹最大射程评定方法,将系统辨识、性能散布分析和统计分析有机结合,实用性强,对固体导弹试验鉴定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88.
李自力 《国防科技》2017,38(3):004-011
国防科技评价是国家科技评价的组成部分,是国防科技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的内在要求。分析了国防科技评价的基本内涵,阐述了构建国防科技评价体系的总体设想,提出了改革国防科技评价制度的几点思考。研究认为,改革国防科技评价制度,完善国防科技评价体,要加强国防科技评价理论研究,重视国防科技评价机构建设,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价的作用,建立多元化的国防科技评价体系,完善国防科技专家选择机制,建立健全国防科技评价指标,加快国防科技评价人才培养,优化国防科技评价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889.
郭道劝 《国防科技》2017,38(3):034-044
研究以色列区域导弹防御系统的发展动因、进展、影响与趋势,重点分析了以色列近程、中程、远程导弹防御系统的技术和能力,探讨了以色列区域导弹防御系统的影响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90.
This article studies flexible capacity strategy (FCS) under oligopoly competition with uncertain demand. Each firm utilizes either the FCS or inflexible capacity strategy (IFCS). Flexible firms can postpone their productions until observing the actual demand, whereas inflexible firms cannot. We formulate a new asymmetrical oligopoly model for the problem, and obtain capacity and production decisions of the firms at Nash equilibrium. It is interesting to verify that cross‐group competition determines the capacity alloc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firms, while intergroup competition determines the market share within each group. Moreover, we show that the two strategies coexist among firms only when cost differentiation is medium. Counterintuitively, flexible firms benefit from increasing production cost when the inflexible competition intensity is sufficiently high. This is because of retreat of inflexible firms, flexibility effect, and the corresponding high price. We identify conditions under which FCS is superior than IFCS. We also demonstrate that flexible firms benefit from increasing demand uncertainty. However, when demand variance is not very large, flexible firms may be disadvantaged. We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ross‐group and intergroup competition on individual performance of the firms. We show that as flexible competition intensity increases, inflexible firms are mainly affected by the cross‐group competition first and then by the intergroup competition, whereas flexible firms are mainly affected by the intergroup competition. Finally, we examine endogenous flexibility and identify its three drivers: cost parameters, cross‐group competition, and intergroup competition. © 2017 Wiley Periodicals, Inc.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64: 117–138, 20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