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4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船用复合材料与钢质高压气瓶比较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网络理论对船用复合材料高压气瓶进行了外形尺寸及厚度设计 ,并与按第三强度理论钢质气瓶的设计结果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 :钢制高压气瓶的重量是复合材料气瓶的重量的二十几倍  相似文献   
32.
短切碳纤维混凝土电磁屏蔽规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子产品普及和大功率电气设备数量的增加,导致电磁环境急剧恶化,从而带来了一系列隐患。简要阐述了电磁屏蔽的原理,介绍了碳纤维的性能,并对短切碳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屏蔽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制备出碳纤维吸波混凝土,测试了样品的电磁屏蔽性能,并比较3mm与6mm短切碳纤维在吸波混凝土中的屏蔽效能,分析、总结了实验样品中反映出来的规律,为设计高性能电磁屏蔽混凝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3.
整体成型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复合材料连接裙有助于连接裙的减重及其使用性能的提高。本文采用RTM工艺制备出了全复合材料整体连接裙并对其进行了轴压承载性能考核。试验结果表明,RTM工艺整体成型的复合材料连接裙质量均匀,在设计载荷作用下,连接裙的轴向应变远小于0.5%的复合材料许用应变指标,连接裙的轴向表观结构刚度为40.9GPa。  相似文献   
34.
以三维碳纤维织物和廉价的硅树脂为原料,采用先驱体转化工艺制备3D G/Si-O-C材料,考察了浸渍液中添加SiC填料对材料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和抗氧化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SiC填料有助于减少基体孔隙,改善界面结合,从而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而SiC含量过高时,容易在材料内部形成闭孔,从而导致材料力学性能下降.当SiC微粉含量为18.2%时,材料具有最好的力学性能,弯曲强度和断裂韧度分别为421.3MPa和13.0 MPa·m1/2;而材料的抗氧化性能随着SiC微粉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SiC微粉含量为25.0%时,材料的弯曲强度保留率最高,达到了89.5%.  相似文献   
35.
通过碳纳米管的不同表面官能化,构造其与环氧树脂的不同界面。采用动态机械性能分析研究不同表面官能化碳纳米管对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采用摆锤冲击试验研究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韧性。结果表明:与纯环氧树脂相比,氨基化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而羧基化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反而有所下降;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相比纯环氧树脂均提高了近一倍。复合材料性能的这些变化规律主要归因于不同表面官能化碳纳米管与环氧树脂基体间形成了不同的界面。  相似文献   
36.
抗电磁干扰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电磁波干扰的现象分析,阐述了屏蔽作用原理及屏蔽方法,研究了表面导电材料和导电复合材料等抗电磁干扰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工艺及其屏蔽效果,并对它们的应用与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7.
连续碳化硅纤维的研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本文研究了用先驱体法制备连续碳化硅(SiC)纤维的全过程。通过常压高温裂解法制得纺丝性能好的聚碳硅烷,经100孔熔融纺丝、不熔化处理和高温烧成等一系列工艺处理,制得了高性能的SiC纤维。该纤维单丝直径8~15微米,连续长度达100米,抗拉强度为2~2.3GPa,抗拉模量178GPa。主要性能达到日本同类产品八十年代的水平。本文还对制备工艺的一些基本规律及连续纤维的主要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8.
《防务技术》2022,18(10):1810-1821
In this paper, various core-shell structured Al–Ni@ECs composites have been prepared by a spray-drying technique. The involved ECs refer to the energetic composites (ECs) of ammonium perchlorate/nitrocellulose (AP/NC, NA) and polyvinylidene fluoride/hexanitrohexaazaisowurtzitane (PVDF/CL-20, PC). Two Al–Ni mixtures were prepared at atomic ratios of 1:1 and 1:3 and named as Al/Ni and Al/3Ni, respectively. The thermal reactivity and combustion behaviors of Al–Ni@ECs composites have been comprehensively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activity and combustion performance of Al–Ni could be enhanced by introducing both NA and PC energetic composites. Among which the Al/Ni@NA composite exhibited higher reactivity and improved combustion performance. The measured flame propagation rate (v = 20.6 mm/s), average combustion wave temperature (Tmax = 1567.0 °C) and maximum temperature rise rate (γt = 1633.6 °C/s) of Al/Ni@NA a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Al/Ni (v = 15.8 mm/s, Tmax = 858.0 °C, and γt = 143.5 °C/s). The enhancement in combustion properties could be due to presence of the acidic gaseous products from ECs, which could etch the Al2O3 shell on the surface of Al particles, and make the inner active Al to be easier transported, so that an intimate and faster intermetallic reaction between Al and Ni would be realized. Furthermore, the morphologies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the condensed combustion products (CCPs) of Al–Ni@ECs composites were found to be different depending on the types of ECs. The compositions of CCPs are dominated with the Al–Ni intermetallics, combining with a trace amount of Al5O6N and Al2O3.  相似文献   
39.
为研究CFRP筋混凝土柱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骨架曲线,基于已有的3根CFRP筋混凝土柱的滞回曲线,采用混凝土损伤塑性本构模型和碳纤维筋本构模型,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其试验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将模拟所得骨架曲线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通过数值模拟得到的骨架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数值模拟趋势与试验得到的趋势一致,从而对该有限元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0.
在混凝土中分别掺加相同质量的碳纤维和聚酯纤维,采用平板加热器对不同类型的混凝土试件循环加热,测试了其浇筑后5~29 d的温度变形情况,计算了其热膨胀系数。龄期达到29 d,聚酯纤维混凝土热膨胀系数下降约8%,碳纤维混凝土热膨胀系数下降约20%。结果表明,纤维的掺入能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早期热膨胀系数;纤维质量相同时,弹性模量高的碳纤维较弹性模量低的聚酯纤维能更显著地降低混凝土的早期热膨胀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