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孙子兵法》作为兵学圣典,对当前部队的日常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从《孙子兵法》对自古以来官兵紧张关系的具体描述,剖析当前官兵关系紧张的成因,探讨科学解决官兵紧张关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22.
部队青年官兵的社会联系和活动空间日益扩大,人际交往趋于复杂,发生诸多新变化,呈现出多层次、多方位、多色彩等特点。青年官兵交往面越来越广泛,但交往的深度,尤其是感情深度却不断在弱化。同甘共苦的战斗情谊淡化,官兵之间情感的向心力减弱;尊干爱兵的同志情谊硬化,官兵之间情感的距离拉大;传统的官兵情战友爱庸俗化,官兵之间情感的基础脆弱。因此,我们要找准密切官兵关系的情感“融合点”;进行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教育;为官兵正常交往创造良好的条件;加强对官兵不正常交往的约束;提高干部的利益整合能力。  相似文献   
23.
边防部队承担着复杂而危险的缉捕任务,战斗中难免会出现各种不良心理。如何开展心理行为训练,以提高边防官兵的心理行为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边防部队的工作实际和有关心理学、行为学的知识,对边防官兵心理行为训练及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基本方法进行了探讨,旨在提高边防官兵的心理行为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进而达到提升部队战斗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4.
当前海警部队船艇官兵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党支部对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力度不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不强、效果不明显,经常性思想工作对船艇官兵各种思想问题解决不及时等问题。为此,要充分发挥船艇党支部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领导作用,加强船艇政工干部队伍建设,增强船艇官兵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加强海警部队船艇官兵心理教育和心理训练,落实从优待警措施,开展丰富多彩的船艇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2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活动的深入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发展,流行于欧美的消费主义消费观开始进入我国,并且悄然浸入军营,对当代军人的消费观念和行为产生了消极影响。对此现象进行认真剖析,明其利害,积极培养军人正确的消费观,是我们必须关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6.
毛泽东的诗词通过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的有机结合,表现出鲜明的核心价值取向,昭示人们:人生的价值应以远大的抱负为指归,应在战胜艰难的喜悦中品味,而不能以一己的荣辱得失来评断。这些诗篇,既是中国现当代文库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也不失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27.
儿童忽视属于儿童虐待,在幼儿园中发生率较高,较为隐蔽,对儿童身体、心理尤其是情绪的影响较大。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旨在调查幼儿园教师的儿童忽视认知状况。研究发现幼儿园教师的儿童忽视认知凸显三个问题,即集体认知模糊化、守旧性和“习惯化”。研究认为可通过三条路径改善幼儿园教师的儿童忽视认知,即加强概念认知和理解、师幼行为的记录与反思和超越“习惯化”。  相似文献   
28.
正确认识能力的多样性及个体差异,有利于增强部队训练工作的科学性,提高战斗力。由于“能力”理解的多样性,对部队训练能力的认识也具有多个层面的涵义。个体在部队训练中体现出发展水平、结构、表现时间以及性别的差异。正确认识这些差异需要走出认知上的误区,做好“两头人”的工作,充分发挥“三互小组”的作用以及制定不同阶段的具体目标等。  相似文献   
29.
分析了新型数字化单兵系统的功能特点,建立了数字化单兵系统作战效能评估的指标体系,提出一致性排序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评估方法,采用一致性排序法确定了指标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对系统效能进行了评估,为数字化单兵系统的应用实践和功能改进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0.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what motivates young people to volunteer for peace-keeping or peace-enforcing missions and how their motives change between pre- and post-deployment. Data include information about social and military background, and motives for more than 600 soldiers, 444 of whom answered the survey both before and after deployment. Soldiers are deployed to different missions under the same circumstances. To conceptualize motives among soldiers, we use factor analysis and find three factors: challenge, self-benefit, and fidelity. Challenge represents an occupational orientation; fidelity, an institutional orientation; and self-benefit, a desire for adventure. Exploiting the within-subject design of our data, we find that pre- and post-deployment motives vary significantly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mission and soldiers’ previous experiences (first-timers or experienced soldier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after the mission, peace-keepers are generally more disappointed than peace-enforcers. Our results also show that self-benefit motives are important for younger soldiers with only a high school education, and that this group usually serves as peace-enforcers during their gap yea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