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3篇
  免费   386篇
  国内免费   2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279篇
  2013年   254篇
  2012年   190篇
  2011年   258篇
  2010年   208篇
  2009年   253篇
  2008年   186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183篇
  2005年   184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中华传统行刑文化是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方面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先进性,蕴含了许多合理因素。包括德主刑辅,宽猛相济的行刑理念;恤刑悯囚的人本传统;法、理、情相统一的行刑策略;引礼入法等。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应继承和发扬传统行刑文化中的合理成分,树立科学行刑理念,实现和谐行刑。  相似文献   
72.
孔子重视道德教育,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思想,他把道德教育放在教育的突出位置,在道德教育中注重贯彻因材施教原则,重视道德实践的训练,强调发挥领导者的模范带头作用。当代公民道德建设,应该营造相互关心、团结互助、讲究制度和规范的良好氛围,应该重视公民行为规范的训练和习惯的养成,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73.
受国际毒潮的影响,中朝边境地区不仅面临着来自朝鲜毒品的直接渗透,而且还是“金三角”、“金新月”毒品的终端和中转站,呈现出贩运路线相对固定,入境地点相对集中,人员结构复杂,毒品贩运方式、手段诡秘等特点。由于跨境毒品走私案件不断增多,中朝边境地区禁毒形势日益严峻,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影响了中朝边境地区的安全与稳定,给边境地区缉毒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74.
对"1+X"双层课程体系下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初步分析,揭示了教学目标一致性、教学内容互相渗透、人才培养逐层连续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75.
城市的社区建设受到资金和观念的限制,火灾隐患存在严重,并且整改难度大。具体分析了城市社区存在的火灾隐患的集中表现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做好社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6.
公安消防部队心理咨访关系已初步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还存在着咨访关系的"上下级模式"倾向、"医患模式"倾向、"你好-再见效应"倾向、"多重角色"倾向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思想认识存在偏差、专业人才队伍的匮乏、机构体制方面的问题以及职业特点的影响。  相似文献   
77.
学位点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学位点的多少和层次可以体现一所学校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水平。本文通过与西部重点高校学位点建设现状的比较,分析了新疆高校学位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学位点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78.
课程改革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一个切入点,也是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的议题,实施新课程改革,将会逐步改变我国应试教育的模式。本文从新课改意义、必要性以及语文教学中新课改的具体实施进行了分析,为做好新课程改革做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79.
省部共建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应立足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推进区域自主创新,另一方面实现学校自身又好又快的发展。该文从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辐射四方面分析了省部共建高校的服务定位,提出力争将其建设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源,成为地方高校发展的示范集群。  相似文献   
80.
生于江南水乡的诗人沈苇,大学毕业后来到新疆。身为异乡人的他,对脚下这片独具异域特点的土地饱含着一份炙热的爱。到如今,新疆已成为他生命中的第二故乡。新疆主题,一直以来是沈苇诗歌创作的根源和内在的精神原动力,他执着在异域他乡的诗人之路上,努力在第二故乡里寻求灵魂的栖息地,从而完成对个体生命强度、韧性以及承载力的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