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0 毫秒
91.
基于复杂网络的装备保障网络结构脆弱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网络化实现装备保障一体化是装备保障体系建设的重点问题。在分析复杂网络脆弱性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定义装备保障网络中节点、边,构建了典型的装备保障网络拓扑结构模型,提出了装备保障网络的随机失效和蓄意攻击失效两种失效模式,并对两种失效模式下不同装备保障网络的结构脆弱性进行了仿真分析,为装备保障网络的构建以及防护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从防御角度而言,适当增加不同保障实体之间的交叉连接有助于提高装备保障网络的抗毁性;而从攻击角度而言,二次攻击则可有效提高攻击效率,以达到迅速瘫痪装备保障体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92.
Ad Hoc网络在信息化战场的广泛应用,需要快速有效地评估火力打击对网络的毁伤程度。从Ad hoc网络自身属性出发,结合网络的内部测度和外部测度,给出了节点有效度、节点修复度以及节点连通度等指标计算模型。构建了节点毁伤程度加权邻接矩阵,提出了一种基于复杂网络团簇结构划分的节点毁伤程度评估方法,根据权值的相似程度对节点的毁伤程度进行归类,并给出了示例分析。最后将本算法与模糊聚类算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证明了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3.
提出了一个分布式的基于品质度量的分层密钥优化管理机制。该机制通过动态选择高品质的节点作为PKG来增强移动Ad Hoc网络的安全性,并将网络生存时间最大化。节点的选择可以归结为随机(restless bandit)问题,并且将密钥更新过程分为在线和离线两个部分,从而降低了计算复杂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机制可增强网络的安全性和将网络生存时间最大化,非常适合移动自组网的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94.
针对地下储油复杂组合空间,采用大涡模拟的方法构建了油气扩散蔓延三维数值模拟模型,完成了油气扩散蔓延区域的空间离散和三维数值模拟求解优化,并进行了数值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在地下复杂组合受限空间油料泄漏后,罐室内的油气填充顺序为由边缘到出口、由底部到上部,油气不能达到100%的充满状态,罐室拱形顶部油气体积分数低于其爆炸下限的20%;罐室内油气的产生和蔓延十分迅速,从泄漏至到达罐室口仅需10 s,进入坑道仅需1 min;油气在流出罐室进入坑道后,具有迅速向四周扩散蔓延,流向一切可能注入的空间的特性。研究结果为地下储油工程的施工建设、安全管理、危险源监控等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5.
为降低网络干扰,延长生命周期,针对扇形环分簇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引入功率控制策略以改进传统的物理干扰模型和能耗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数据包产生过程,对网络干扰和生命周期进行计算。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网络中内外环宽度相差较小时,生命周期较长,但对干扰无影响;外环簇数应适当多于内环簇数;扇形环簇的数量增多时,网络干扰加剧,然而生命周期得到延长。研究结果为优化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簇结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6.
针对传统分块方法根据经验划分子块导致变量特征信息无法充分利用,其单一的建模方式忽略局部信息以及离线模型无法适应时变特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KL (Kullback-Leibler)散度多模块滑动窗口慢特征分析方法。在正常工况数据集中,利用KL散度来度量变量间的距离,同时引入最小误差平方和准则进行聚类,分成两个距离最小的子模块;在此基础上利用慢特征分析方法对每个子模块进行建模,结合滑动窗口对每次采样的数据进行更新,得到最优模型,分别计算监测统计信息,利用支持向量数据描述对故障监测结果进行融合,实现故障诊断。并将该方法应用于田纳西伊斯曼过程的监控中,得到了较高的故障检测率和较低的虚警率,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7.
节点高速移动、拓扑动态变化、传输质量不稳定是机间自组织网络的基本特征,空中环境的特殊性使得网络适应能力和传输效率成为机间自组织网络面临的最基本挑战。分析机间自组织网络的功能需求、传统的分层协议模型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机间自组织网络跨层协议模型和跨层优化方法,指出研究中面临的难题和技术方向,为机间自组织网络协议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
大规模协同作战中的高效通信问题为当前信息战的研究重点之一,但由于单独作战单元无法了解全局的信息内容及需求方,这给通信资源有限的参战兵力之间的态势共享带来了困难。为此提出了一个分布式协作信息分发算法,在理论上借鉴了复杂网络的小世界特性,即单元节点可以通过邻节点在较少跳数内完成信息的传输。在思路上利用了信息相关性概念,作战单元利用信息之间的关联性及信息与节点之间的收发关系建立控制信息发送的路由表。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不同网络拓扑下算法性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证明分发算法能较好地支持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99.
Nuclear deterrence and cyber war seem almost antithetical in their respective intellectual pedigrees. Nuclear weapons are unique in their ability to create mass destruction in a short time. Information or “cyber” weapons, at least for the most part, aim at sowing confusion or mass disruption instead of widespread physical destruction. Nevertheless, there are some intersections between cyber and nuclear matters, and these have the potential to become troublesome for the future of nuclear deterrence. For example, cyber attacks might complicate the management of a nuclear crisis. As well, information attacks on command-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s might lead to a mistaken nuclear launch based on false warnings, to erroneous interpretations of data or to panic on account of feared information blackout. It is not inconceivable that future nuclear strike planning will include a preliminary wave of cyber strikes or at least a more protracted “preparation of the battlefield” by roaming through enemy networks to plant malware or map vulnerabilities.  相似文献   
100.
Despite the prevalence of violent uprisings against the states, existing literature has produced a generalized explanation of the causes and onset of such uprisings ignoring crucial aspects of (non-state) armed group cohesion, such as their capabilities to manage intra-group tensions and rivalries. In this paper, I examine recent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civil conflict to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investigating underlying constraints which can cause serious impediments to the capabilities of a state during the course of a war. The paper then focuses on the importance of internal strategic resources, such as pre-war and wartime sociopolitical networks in which insurgents mobilize, recruit new cadres and maintain intra-group cooperation, to suggest how it can contain the consequences of counterinsurgency operations and other state strategies on the internal cohesion of an insurgent group. A detailed case study of the Mizo National Front (MNF) in India demonstrates the argument’s plausi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