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3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61.
推导了导轨间磁场均匀分布和非均匀分布两种情况下电感梯度数学计算模型。引入了速度频率来模拟电枢发射过程速度趋肤效应,对导轨二维模型以及三维电磁场模型进行时谐仿真,并将获得的单位长度电感以及电感梯度,分别用于电气仿真系统中电感和电枢推力的计算。电气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电流和出口速度误差均在2%以内,证明了动态电感梯度分析及参数提取方法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362.
复杂电磁环境对海上作战和频谱管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准确感知战场电磁态势是指挥控制、频谱管控的重要基础,但目前尚没有系统生成海战场电磁态势的方法.在分析传统态势感知模型的基础上,定义了战场电磁态势的相关概念,提出了海战场电磁态势感知的基本模型,深入分析了电磁环境感知、电磁环境构建、电磁态势理解、电磁态势展现等模型中的重要环节,并提出了初步技术解决途径,为进一步分析和评估海战场电磁态势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63.
电磁发射装置电-磁-热场分布的分析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电磁发射过程中出现的热烧蚀现象,构建了电磁发射及电接触层接触电阻的模型,推导出电-磁-热场耦合方程,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得到了在脉冲电流激励下,轨道和电枢间电流密度、磁感应强度及温度的分布图。计算过程表明:电磁发射过程实际是电-磁-热场的耦合过程,接触电阻是造成电磁发射热损耗的主要原因之一,接触电阻使得轨道和电枢接触表面区域的电流密度极大,容易造成轨道材料的烧蚀。  相似文献   
364.
为检验雷达回波传输质量,完成基于莱斯因子K的混响室电磁环境分级,提出混响室条件下雷达回波传输环境模拟评价参数信杂比S,对比分析莱斯因子K和信杂比S的测量原理.实验结果表明:混响室可用于雷达回波传输环境模拟.  相似文献   
365.
为探究影响金属射流欧姆加热效应的因素,在被动电磁装甲系统等效电路模型的基础上,根据虚拟源点理论建立金属射流的作用时间模型,进一步明确金属射流在侵彻被动电磁装甲过程中每部分射流微元的作用时间;结合金属射流的比作用量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对金属射流的电流和比作用量波形随被动电磁装甲系统的电感、电容、电阻和充电电压的变化规律进行数值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随着系统电感的减小、电阻的减小、电容的增大和充电电压的增大,金属射流比作用量的峰值增大,有利于射流发生电爆炸.  相似文献   
366.
从单无人机机动飞行向多机协同扩展的通用规划框架出发,介绍了其中各模块相关研究的基本原理、代表性方法和前沿研究,主要包括用于环境障碍感知的实时导航地图构建、离散空间的路径规划、连续空间的轨迹规划、基于离散连续混合空间的规划、多航迹或轨迹的协同规划。综合无人机通用规划框架的关键技术,提出了无人机协同机动规划下一步需要重点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67.
针对运载火箭随机振动环境试验条件提出了基于能量等效思想的变带宽设计方法,通过采用分数倍频程数据处理方法,并确保各个频带内的均方根值与原随机振动环境的均方根值相同,有效解决传统的等带宽随机振动环境试验条件总均方根过高的问题。为了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通过典型管路产品进行了随机振动响应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既能够有效地对产品进行考核,又不至于对产品造成过考核。所提变带宽设计方法可为运载火箭随机振动环境条件的合理设计与分析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68.
强电磁冲击环境的核心执行机构是线圈,除保障强磁环境发生线圈的电磁特性外,还须确保线圈支架具有充足的机械特性。在完成对线圈磁电设计的基础上,根据线圈的三维结构图、材料配置、质量分布、各零部件之间连接方式以及线圈固定方式等,建立线圈支架结构整体系统有限元计算模型,对线圈支架系统进行静力、稳定性数值计算分析,并校核联接件强度,为线圈支架结构提供参考依据。对实用大型强磁冲击系统所用线圈整体的力学结构进行设计分析,应用背景较新,且仿真计算过程严格按照实际搭建尺寸进行,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为后续搭建强磁环境发生装置提供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69.
《防务技术》2022,18(10):1895-1913
The cell-type continuous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system is a demonstration device capable of generating high-power millimeter electromagnetic waves of a specific wavelength and observing their effects on living organisms. It irradiates a biological sample placed in a 30 × 30 × 50 cm3 cell with electromagnetic waves in the 3.15-mm-wavelength region (with an output of ≥1 W) and analyzes the temperature change of the sample. A vacuum electronic device-based coupled-cavity backward-wave oscillator converts the electron energy of the electron beam into radiofrequency (RF) energy and radiates it to the target through an antenna, increasing the temperature through the absorption of RF energy in the skin. The system causes pain and ultimately reduces combat power. A cell-type continuous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system consisting of four parts—an electromagnetic-wave generator, a high-voltage power supply, a test cell, and a system controller—generates an RF signal of ≥1 W in a continuous waveform at a 95-GHz center frequency, as well as a chemical solution with a dielectric constant similar to that of the skin of a living organism. An increase of 5 °C lasting approximately 10 s was confirmed through an experiment.  相似文献   
3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