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5篇
  1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设计了一个针对复杂系统分析的遗传分类器系统,该系统不仅利用了遗传算法强大的搜索能力和便于从大量历史数据中发现规律的优点进行分类器获取,而且还具有如下两个主要特点;①它能够适用于复杂的、缺少完整描述且训练信号带有噪声的系统环境;②它是一个白箱系统,所获取分类器的置信度与统计结果相符,从而支持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综合推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2.
针对航行体尾空泡对流体阻尼力影响的问题,结合动坐标系技术和空泡多相流数值模拟方法,通过求解雷诺平均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组,进行阻尼力计算研究。试验数据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度。数值计算研究表明,尾空泡会削弱航行体尾部压力的不对称性,使航行体尾部流体阻尼力减小。当尾空泡增加到一定尺寸时,流体阻尼力减小的幅度逐渐趋缓,同时尾空泡也改变了流体阻尼力随攻角的变化趋势。研究充分表明了航行体流体力设计中考虑尾空泡影响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3.
本文描述了任意三角域上C~1有理插值的一种组合算法,其特点是构造简单,计算方便,插值函数与文[3][4]比较,有着较高的逼近精度。最后给出了插值式的代数精度集和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64.
基于共进化的多任务分配与调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考虑多种约束关系基础上 ,提出一种并行与分布式系统中多约束关系的任务分配与调度的共同进化遗传算法。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所给算法比传统单种遗传算法更能有效地进行多任务分配与调度 ,具有一定的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165.
利用CUDA Fortran语言发展了基于图形处理器(GPU)的计算流体力学可压缩湍流求解器。该求解器基于结构网格有限体积法,空间离散采用AUSMPW+格式,湍流模型为k-ωSST两方程模型,采用MPI实现并行计算。针对最新的GPU架构,讨论了通量计算的优化方法及GPU计算与PCIe数据传输、MPI通信重叠的多GPU并行算法。进行了超声速进气道及空天飞机等算例的数值模拟以验证GPU在大网格量情况下的加速性能。计算结果表明:相对于Intel Xeon E5-2670 CPU单一核心的计算时间,单块NVIDIA GTX Titan Black GPU可获得107~125倍的加速比。利用四块GPU实现了复杂外形1.34亿网格的快速计算,并行效率为91.6%。  相似文献   
166.
为了在分布式存储的大规模数据图上进行快速图模式匹配,提出利用局部评估的分布式图模式匹配算法。各计算节点并行地执行本地匹配;协调器节点收集局部匹配结果、计算边界点的匹配状态并发送给相应的计算节点;计算节点根据边界点的匹配状态确定与边界点相连的节点的匹配情况;协调器节点组合得出最大匹配集。实验结果表明:与已有的分布式图模式匹配算法相比,dis GPM-PE算法都能够在不显著增加通信量的前提下避免数据片段间的依赖关系对执行时间的影响,从而减少图模式匹配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7.
基于信息粒化理论的主体间任务分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有效的任务分配对于多主体系统通过主体间协作完成其使命任务是非常重要的。基于信息粒化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法,任务分配过程包括两个阶段:主体和任务粒化阶段和粒内规划阶段。给出了主体和任务粒化阶段的数学表示和基于遗传算法的求解方法。案例分析和对比试验表明本文的方法具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8.
ABSTRACT

The strategic culture approach has been suffering from a prolonged theoretical stalemate, despite a surge in case studies, which culminated in the Johnston-Gray debate and subsequent schism. The present paper outlines a new approach designed to overcome this deadlock, and consists of three arguments. First, the three previous generations of strategic culture studies have failed to explain how strategic culture influences behaviour. Second, aligning strategic culture theory-building with discursive institutionalism offers a way to overcome this fundamental fallacy. Third, a research programme for strategic culture should draw on computational social science to enable it to present and test middle-range theo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