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6篇
  免费   339篇
  国内免费   13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21.
现代坦克火控系统体系结构发展的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现代坦克火控系统体系结构发展的轨迹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分析了几种主要类型的火控系统体系结构.对于在战车火控系统的发展历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指挥仪式火控系统,从上反射式系统和下反射式系统两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指出了用控制主线的观点来分析和预测火控系统发展所具有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2.
固体火箭发动机二次喷射控制矢量喷管流场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基于Favre平均的三维N-S方程和k-ε湍流模型对固体火箭发动机二次喷射推力矢量喷管复杂干扰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空间上采用三阶精度差分格式进行求解,时间上采用隐式Jacobi点迭代方法进行迭代推进,直至流场收敛。数值模拟得到矢量喷管二次射流的激波系结构,以及复杂的主/次流干扰流动图像。二次喷射流场包含复杂的涡系结构和波系结构,还存在着边界层与激波的相互干扰、自由剪切层、激波、膨胀波和大尺寸分离。数值模拟还表明,高温燃气射流导致喷射孔附近喷管壁面处的温度相当高,需采取相应的热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3.
研究了网络延时对路由器主动队列管理机制的影响,分析了几种典型主动队列管理算法在大延时网络中的性能。在介绍了基于内模补偿的DC-AQM算法的优缺点之后,根据PID控制器延时补偿的Ziegler-Nichols设定方法,提出了ZNDC(Ziegler-Nichols delay compensation)AQM算法并进行了仿真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算法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4.
《美苏消除两国中程导弹和中短程导弹条约》的失效重创了本就脆弱的国际军控体系,对美俄战略稳定和全球军事安全带来消极影响,国际军控合作和全球军事安全迫切需要重构新的军控体系。本文立足当前国际军控现状,在分析美俄“退约”背后各方战略考量及国际军控面临的挑战,如“美国优先”理念下的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国际军控体系自身的脆弱性和局限性和新军事革命给全球安全增添新的变量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凝聚全球安全共识、以大国责任和义务为基础构建多层次军控体系和以多边军控体系循序推进国际军控进程等措施和建议,以期为推动国际军控合作,建立更为公平、合理、有效的国际军控体系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5.
军队院校生长军官通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中的大学物理部分对于演示实验进课堂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建设专用演示实验教室,不但能够满足新大纲的教学要求,而且对于实现实践性教学模式改革、为学生开展科研创新活动提供实践平台、发挥大学物理教学的对外交流功能都有重要作用。这一教学模式改革更能适应我校培养通用专业人才和联合保障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26.
《防务技术》2020,16(2):432-438
The airborne missile launch mechanism often subjects to significant deformations induced by the large ejection force during high-speed actuations in missile ejection process, leading to a substantial deviation of separation parameters from designed values that threats safety of the carrier. This study proposes a novel variable topology design for launch mechanism, achieved via a Prismatic-Revolute-Revolute pair (PR-R) motion formed by the structural gap with a specific direction. It enables launch mechanism variability during missile ejection process and optimizes the ejection force given by the front and back ejection arms, and greatly optimizes the separation parameters during missile ejection. The kinetics simulation analysis is conducted under working conditions of the original ejection mechanism and the novel mechanism with variable topology design,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ovel variable topology design is more befitting for the launch process in terms of system safety and controllability,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separation posture, restraining the flexible effect of the mechanism, and fulfill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design value of multi-rigid body.  相似文献   
127.
针对具有反作用控制系统(Reaction Control System,RCS)和气动舵两类控制机构的再入飞行器,提出一种基于脉宽脉频(Pulse-Width Pulse-Frequency,PWPF)调节器的最优控制分配方法。将RCS的输入信号转化为连续变化量,RCS与气动舵的控制分配问题被描述为二次规划问题,并采用有效集方法对其求解。采用离散法和PWPF调节器将优化结果转化为RCS的开关机状态。与混合整数规划问题相比,连续二次规划问题更容易求解,计算速度更快。通过对二次规划问题的重构,该算法能有效地应对故障情况。  相似文献   
128.
为了得到发射装置设计因素和超高速碎片性能间的关系,考虑了药型罩的材料、炸药种类、装药长径比、药型罩的锥角、药型罩的厚度、药型罩顶部靠近装药侧的曲率半径等设计因素,采用AUTODYNTM,结合正交试验,对超高速碎片的发射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3种发射装置结构分别可以提供质量为1. 533 g的紫铜碎片、速度为11. 649 km/s的铝碎片、动能为85. 6 k J的铝碎片; 2种发射装置结构均可以提供质量大于1 g、速度高于11 km/s的密实结构圆柱状碎片。验证了仿真方法的可信性,对影响碎片性能的设计因素进行了分析、排序,并得到了这些设计因素与碎片质量、速度、动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9.
可展开遮阳罩一般是由多层轻质柔性高精度无褶皱薄膜和展开支撑臂及其控制装置组成,在轨后展开支撑臂有序展开多层大面积薄膜实现光控制和热控制性能,能有效改善和防护空间航天器。针对可展开遮阳罩结构,依据一维轴向、二维平面与三维周向的展开方式分类总结国内外可展开遮阳罩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不同遮阳罩结构形状、薄膜材料、层数与展开方式等进行对比分析;梳理出遮阳罩在杂光抑制、折叠与展开变形机理、极端环境下薄膜多场耦合、低温热控、太阳辐射光压力矩及其计算方法等方面的关键科学问题,并给出了中国研究遮阳罩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0.
There has been near-universal condemnation of the use of chemical weapons in the Syrian conflict.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has nevertheless struggled to make progress on holding the perpetrators to account. This article reviews developments at the international level in terms of Syrian chemical weapon justice between 2011 and 2017. It argues that there have been substantive disagreements between states on the rationale and means of justice in the Syrian case. It also argues that international initiatives have been tightly intertwined with developments in chemical disarmament and conflict resolution processes as well as the broader war. The article describes progress and challenges to chemical weapon justice in a number of distinct formal international mechanisms during the period studied. The analysis concludes by contextualizing international responses—including the U.S. tomahawk strikes against a Syrian airbase—to the Khan Shaykhun chemical attacks of April 20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