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伴随着互联网规模的不断扩展,信息过载问题越来越突出。信息推荐系统被视为解决信息过载问题的最有效方法。然而目前的方法大多数仅考虑用户独立的反馈,而忽略用户的社会属性对推荐的重要作用,这对信息推荐系统的性能会造成巨大的影响。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朋友关系预测的信息推荐算法,将用户的社会关系预测引入信息推荐过程中,分别基于用户的拓扑信息及历史交互信息建立用户社会关系的存在性判定及关系类型判定,并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和逻辑回归分析方法实现了基本特征的融合。最后,通过在Epinions和Slashdot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证明,本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用户社会关系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2.
在课标修订的大环境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仅应有新的变化,同时也赋予小学语文教师新的职责。如今小学语文教师的职责已不单纯的只是上好一堂课,而更多地体现为如何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师尤其需要正确把握自身职责的转变,积极领会现代社会的要求,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也应兼顾自身素质的提升,这也是素质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03.
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学校教育受到许多挑战,加上一直以来对学校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被过分放大,使学校面临巨大的压力。实际上,真正的、有效的道德教育需要一个广泛的支持系统。我国需要结合学校、家庭、社区及社会的综合力量,营造"大德育"的环境,建立起道德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04.
中国当代的社会转型 ,决不是笼统地从“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 ,而是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向发达社会主义的转型。这样定位 ,有着充分的理论根据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我国在转型目标和价值取向、转型道路、途径和方法以及转型所处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等方面 ,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只有这样认识我国的社会转型 ,才能与“西化”划清界限  相似文献   
105.
社会是由若干家庭组成的有机整体 ,个体家庭的安定和睦势必会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配偶关系是家庭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良好的维系 ,不能只依赖感情这条纽带 ,还必须有健全的法律法规的制约。从侵权和法律救济的角度 ,阐述“配偶权”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06.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的语言媒体和社会方言,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在不同的学术领域,专家对网络语言作出不同的诠释和研究。主要从构词、句法、非语言符号三个角度来分析经济原则在网络语言中的普遍使用,并从聊天室中收集、归纳、分析相关语料来证明经济原则的存在,及在网络空间中普遍使用的原因。对网络语言的深入研究,将更有助于人们了解语言在以高科技为背景条件下发展趋势。当网络语言冲击传统语言时,要树立正确的态度面对语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7.
构建和谐社会与青少年犯罪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由于社会转型,社会矛盾突出,各种不良现象滋生,犯罪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青少年犯罪已达到令人堪忧的地步,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极不相称。就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在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理论指导下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08.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dynamics of social cohesion on the frontline. It attempts to show how micro-level solidarities largely depend on macro level organisational processes. I argue that frontline social cohesion is often the product of social development linked with the organisational structure. This general argument is applied to the case studies of two armed forces involved in the 1991–1995 Wars of Yugoslav Succession – the Croatian Army (HV) and the Bosnian Serb Army (VRS). Drawing on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the former combatants I show how HV social cohesion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winning the war and how these networks of micro-level solidarity were shaped by long term organisation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09.
110.
孙定宇 《国防科技》2021,42(1):60-65
互联网进入2.0时代后,以社交媒体为主要信息传播平台的新媒体已逐步变为相对独立的社会力量,成为新的战略制高点.社交媒体平台以其传播信息的速度与广度,对庞大的用户人群产生巨大的影响.各国政府和军队意识到社交媒体的飞速发展不仅让其成为新型战略传播工具,更在网络信息战领域成为强大的"心理"干预武器.本文介绍了社交网络通过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