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包括:1.注意选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切入点:要加强对大众文化的引领工作,要优化社会心理环境,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达方式。2.更加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优化与创新:要注重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要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领域。3.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62.
强化社会管理是维持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需要,而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当前,公共危机管理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危机管理具有危机文化素质培育、信息收集与反馈、社会动员、危机心理救治等重要功能。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具体的途径来实现这些功能,又通过相应的机制作用于社会稳定。因此,要维护社会稳定,就要防范和处置社会危机,就需要全民清醒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在危机管理中的社会稳定功能,并对这些功能进行深入挖掘,立足实践探求充分发挥这些功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63.
研究者对当代教师扮演的角色给予了颇为多样的区分、归类和总结,但是对于教师所应扮演的角色的社会原因并未做过更深层次的解读与思考。本文认为人们对教师角色“是何”有了认识,对其“为何”也应做理论上的思考,并对其“应何”做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多样化社会思潮的互动机制建设中必须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力,为此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统摄作用,高度重视建立社会思潮的监控机制,高度重视当前我国社会生活中社会思潮的研究机制建设,加强对社会思潮的预测机制建设,加强对社会思潮的引导与疏导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65.
村民自治对农村社会稳定起着正面效应;异化的村民自治对农村社会稳定起着负面效应。鉴于此,为在农村社会发展中实现农村社会稳定,就要不断强化其正面效应,弱化其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66.
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青年军人思想发生了深刻变化,探索新形势下青年军人思想特点及其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对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提高部队战斗力和促进军人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7.
当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主要有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个方面。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必须创造良好的审计环境,加强审计工作管理,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68.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安全阀”,其与社会稳定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在实践中,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保障调节功能弱化,又影响了社会稳定,其与社会稳定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因此,必须尽快建立一套完整而切实可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以保证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69.
恐怖活动往往导致公众的巨大心理恐惧效应,极易造成一定程度甚至是大规模的社会恐慌,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因此,降低公众对恐怖袭击活动的心理恐惧效应、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对恐怖活动发生时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0.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case study of the multinational counterinsurgency operations that occurred in China during the Boxer Rebellion in 1900–1, to provid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olitical and military dynamics specific to this type of mission. The study focuses primarily on the nature of the cooperation on the ground, the various national approaches to counterinsurgency, and the asymmetry of strategic approach between the Westerners and the Chinese. A discussion is also proposed, highlighting that combined counterinsurgency is not per se an obstacle to the unity of command, but that politically international coalitions create unique challenges to counterinsurgency oper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