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基于爆炸波的发展机理在气体爆炸防护技术研究中的重要性,通过实验对密闭通道中瓦斯爆炸波的传播特征及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瓦斯爆炸传播过程中,压力波对火焰波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抑制作用,不同阶段的主导作用不同;而火焰波对压力波也会产生影响,不但会加强压力波的超压和振幅,而且会使压力波上升段压缩、下降段拉伸,最终可能发展为爆震波,对巷道内的建筑、设备造成极大的破坏。  相似文献   
62.
紧致格式具有模板紧凑、精度高的特点,然而直接应用该格式捕捉激波会产生虚假振荡。解决该问题有多种思路,本文着重研究基于TVD思想的紧致方法。首先推导了两种5阶迎风紧致格式,并采用Fourier分析比较其耗散与色散特性。然后,采用保单调保精度方法和限制器两种不同的TVD方法,进行算例验证。计算结果表明,应用TVD方法后,格式对激波、接触间断分辨率好且鲁棒性增强,但不同的TVD方法仍存在精度降低、耗散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63.
为研究非对称结构战斗部的破片飞散特性,利用斜激波理论对爆轰波作用于壳体表面的过程进行研究,并利用自由面速度倍增定律对波在自由面反射后质点速度的计算进行简化,得到了破片飞散角的计算模型。利用D型战斗部试验数据对计算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斜激波理论计算得到的破片飞散与试验结果吻合很好;当入射角较小时,壳体飞散角与入射角成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4.
运用冲击波理论,对横向效应增强型弹丸(Penetration with Enhanced Lateral Efficiency,PELE)侵穿金属靶板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将PELE侵彻过程中能量损失分为外壳撞击靶板区域环形塞块获得的能量,内芯撞击靶板区域塞块获得的能量,冲击波影响范围内外壳和内芯增加的内能,外壳前端外沿和内沿对靶板冲塞剪切耗能等几部分,给出了确定这些能量的计算方法;并依据能量守恒原理,给出了PELE正撞金属薄靶板靶后剩余速度的近似计算公式。公式计算结果与多种条件下实验结果均吻合较好。分析计算所得各能量损失结果表明,弹体内芯材料的变化对弹体侵彻能力的影响较小;侵彻中靶板塞块获得的能量在弹体侵彻动能损失中比重最大;外壳前端内沿对靶板的剪切能耗对弹体动能损失的影响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65.
为探讨特种防护舱抗爆性能,进行了舱内爆炸原型试验,研究不同装药量下开闭盖状态防护舱内爆炸时的空气冲击波超压和舱体位移过程。结果表明:同药量下闭盖状态的空气冲击波超压明显高于开盖状态,即封闭舱内偶然爆炸时空气冲击波超压更高;随装药量的增大,舱壁的空气冲击波超压也在增大;舱体侧壁经过多次正反射作用均未发生碎片反应,顶盖泄爆措施对降低底板的空气冲击波超压十分有利;距爆心较近处的位移均比距爆心较远处的位移大。原型试验舱体完全破坏,但结构未发生崩溃式破坏,并无碎片及内爆的二次破片飞出,舱体具有一定的抗爆性能和较好的防破片能力。  相似文献   
66.
理论解释了密集模态对响应的放大效应,提出了一种处理密集模态的方法:考虑阻尼效应,假定冲击设计输入加速度发生在冲击开始后的1/4周期,得到密集模态响应的实际时间历程,将密集模态实际时间历程响应叠加后以一阶模态响应形式与非密集模态响应进行NRL合成,最终得到总响应.用一个工程实例验证了提出的理论和方法,结果表明:密集模态对...  相似文献   
67.
轴向冲击载荷下圆柱壳的塑性动力屈曲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对于轴向冲击载荷下圆柱壳的轴对称塑性动力屈曲问题,将临界应力和屈曲惯性项指数参数作为双特征参数求解.由相邻平衡准则导出失稳控制方程、边界条件和波阵面上的连续条件.由失稳瞬间的能量转换和守恒准则,导出波阵面上的一个屈曲变形约束方程.由此得出定量求解2个特征参数和动力屈曲模态的完备定解条件.关于屈曲应力和屈曲波数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已有实验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68.
置于层状平面结构表面的斜劈超声换能器被用于激发和接收多模兰姆波。文章首先分析了采用多模兰姆波的幅频特性定征界面粘接强度的可行性。基于Ritec-SNAP 超声测量系统,建立了采用兰姆波方法定征层状结构界面粘接强度的实验系统。对于给定的层状平面结构,将粘接层的固化过程用于模拟粘接层界面强度的变化过程。对于不同的粘接层固化时间,实验测得的多模兰姆波幅频曲线明显不同。借助于声——超声技术中的应力波因子,给出了兰姆波应力波因子的定义。实验结果显示,兰姆波应力波因子与间接表示界面粘接强度的固化时间之间存在确定的单调对应关系,表明将多模兰姆波的应力波因子用于定征层状平面结构的界面粘接强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9.
A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on the mechanism of dynamic liquid dispersing process via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approach is presented. The experiments include weak and strong constrained scenarios using the high-speed camera technique and the flash X-ray radiography technique. Based on dynamic analysis, one-dimensional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and some numerical simulations on the propagating processes of blast waves before the container shell rupturing, further and detailed analyses of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presented. The effects of the liquid viscosity on the dynamic dispersing flow are also analyzed, and the spall fracture mechanism is explored. Thus, the dominating forces determining the dispersing liquid flow are revealed, that is, the stretching and shearing action due to the interaction of two reflecting rarefaction waves in opposite propagating directions. The influence of container shell strength on the dispersing liquid flow is also investigated, and the characters of cavitation layered in liquid before shell rupturing are uncovered. Results revealed that different shell material results in different cavitating layers. Then the different cavitating layers drive the different dynamic liquid dispersing process coming into being. The metastable liquid states caused by pressure drop and cavi-tation genera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70.
A Markov modulated shock models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 In this model, both the interarrival time and the magnitude of the shock are determined by a Markov process. The system fails whenever a shock magnitude exceeds a pre‐specified level η. Nonexponential bounds of the reliability are given when the interarrival time has heavy‐tailed distribution. The exponential decay of the reliability function and the asymptotic failure rate are also considered for the light‐tailed case. © 2005 Wiley Periodicals, Inc.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2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