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针对一般二元关系,从知识的区分能力角度提出一种带有可调节参数的新的不确定性度量-α熵,给出了其在一般二元关系下的重要性质,指出一般二元关系下的α熵是现有多种不确定性度量的扩展,统一了完备和不完备信息系统中知识的不确定性度量.结合知识的α熵,给出了一般二元关系下粗糙集的α精度和α粗糙度的定义,证明了α精度、α粗糙度和知识...  相似文献   
242.
给出了多值直觉模糊熵的计算方法,并揭示了多值直觉模糊熵的若干重要性质,通过求解一个雷达目标识别的实例更清晰地表述多值直觉模糊集的优势或特点。实践表明,多值直觉模糊集是对直觉模糊集一种有效扩展,这种扩展有助于对实际问题进行描述和求解。  相似文献   
243.
备课质量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给出了客观量化评价教师备课质量的一种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44.
在与斗争哲学的比较中把握和谐思维的本质和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深刻认识坚持和谐思维的重要意义,需要在与斗争哲学的比较中把握其本质和特征。和谐思维是对斗争哲学的扬弃,是对唯物辩证法的创新、丰富和发展,是辩证思维在当代发展的最新形式。承认世界在本质上是和谐的,和谐发展是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和谐思维的世界观基础;全面谋求我国全体人民的各种利益和人类的利益,是和谐思维的价值观基础;努力创造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有效方式和途径,是和谐思维的方法论诉求。今天,必须大力提倡和坚持和谐思维,摒弃斗争哲学。  相似文献   
245.
在研究软系统方法论(SSM)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实体、面向过程、围绕活动、搞清机理"的装备指挥业务建模思路,构建了装备指挥业务建模体系结构、业务建模方法框架和业务建模过程框架。基于软系统方法论的装备指挥业务建模体系框架,能够有效促进业务模型对业务系统描述的完整性、一致性,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46.
杨健  王瑜 《指挥控制与仿真》2007,29(3):27-29,36
现代战争中获取信息优势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关键。为更好对指挥信息优势进行定量评估,在未确知数学理论基础上,首先引入专家可信度对指标效果值进行处理;研究了信息优势的度量和识别方法;并通过评估指标输出的信息熵确定指标权重,建立了基于未确知测度的指挥信息优势评价模型。最后通过实例分析给出评估结果和改进建议,获得了较为成功的应用。未确知效果测度评价模型严谨,评价结果合理、精细、分辨率高,适合于指挥信息优势的评价。  相似文献   
247.
对战场信息优势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场信息优势是一个非常复杂和抽象的概念,也是信息作战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首先论述了战场信息优势的定义及内涵。在此基础上,利用信息熵的概念建立了感知态势的定量模型。从位置探测入手,运用信息度量及信息熵的方法,从定量的角度对战场信息优势和制信息权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48.
ABSTRACT

The strategic culture approach has been suffering from a prolonged theoretical stalemate, despite a surge in case studies, which culminated in the Johnston-Gray debate and subsequent schism. The present paper outlines a new approach designed to overcome this deadlock, and consists of three arguments. First, the three previous generations of strategic culture studies have failed to explain how strategic culture influences behaviour. Second, aligning strategic culture theory-building with discursive institutionalism offers a way to overcome this fundamental fallacy. Third, a research programme for strategic culture should draw on computational social science to enable it to present and test middle-range theo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