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1.
《防务技术》2020,16(1):107-118
The phenomenon of static electricity is unpredictable, particularly when an aircraft flying at high altitude that causes the accumulation of static charges beyond a threshold value leading to the failure of its parts and systems including severe explos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failure. The accumulation of static charges on aircraft is generated by the virtue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outer surface of aircraft and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al attributes encompasses air particles, ice, hail, dust, volcanic ash in addition to its triboelectric charging. In the recent years, advanced polymer-based composites or nanocomposites are preferred structural constituents for aircrafts due to their light weight and comparable mechanical properties, but such composite systems do not render low impedance path for charge flow and are subsequently vulnerable to effect of lightning strike and precipitation static. In this context, it is essential to develop conductive composite systems from non-conductive polymer matrix by nanofiller embodiments. The advent of carbon-based nanocomposite/nanomaterials have adequately addressed such issues related to the nonconductive polymer matrix and further turned into an avant-garde genre of materials. The current review envisioned to illustrate the detailed exploitation of various polymer nanocomposites in addition to especially mentioned epoxy composites based on carbon fillers like carbon black, carbon nanotube (single walled carbon nanotube and multi walled carbon nanotube) and graphene the development of antistatic application in aircraft in addition to the static charge phenomenon and condition for its prevalence in avionic systems.  相似文献   
312.
以调幅和调频电台为研究对象,对共平台接收电台前端低噪声放大器的非线性进行精确建模,分别对调幅电台和调频电台的干扰抑制需求进行解析,并通过数值仿真对解析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解析模型较现有模型更为准确;当有用信号功率、噪声功率和干扰功率相同时,调幅通信系统的干扰抑制需求高于调频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313.
为解决基频光高重频与倍频光高平均功率之间的矛盾,设计了一台干扰用高重频双波长复合输出激光器。静态仿真了泵浦源效率、激光晶体受热和受力分布、激光高斯模式特征,得到了该激光器的复合输出特性。动态仿真调Q频率、倍频晶体长度对复合输出的影响以及分析倍频晶体热效应,发现在泵浦功率和谐振腔结构不变的前提下,需先满足基频光高重频工作,再优化倍频晶体长度和控制倍频晶体温度可提高倍频光的输出功率。按上述仿真结论开展的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当磷酸氧钛钾晶体长度为12 mm、输出镜透过率为10%、重复频率为50 k Hz时,设计的激光器基频光平均功率为18. 98 W,倍频光平均功率为2. 22 W,与仿真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314.
分别采用四指数表达式拟合的方法和数值计算求解双RLC人体静电放电(ESD)模型的方法得到了符合标准要求的ESD电流波形,计算这两种方法下各自的放电电荷量和放电电阻消耗的能量;测量空气式和接触式两种ESD模式下的放电电流波形,并分别计算放电电荷量和能量情况;通过比较得出,放电电荷量和放电电阻消耗的能量都能够超过放电前的3/4,用数值拟合的电流波形虽能满足四个关键参数的要求,但其它部分电流值偏大。  相似文献   
315.
悬空管道固有频率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地质灾害作用下,输油管道下方的土层下陷或流失会造成管道悬空。当悬空管道发生弯曲变形时,两端埋地管道要对悬空管道产生影响。利用埋设段和悬空管道的受力平衡条件联立求解出两段管道的弯曲变形,并且讨论了不同土壤刚度和管道轴向力条件下悬空管道振动的固有频率,并和工程上推荐使用的简支梁和两端固支梁的静动态特性进行比较。管道大幅振动或共振是管道破坏的重要原因,准确计算悬空管道的固有频率,对悬空管道的静力分析、振动分析以及输油管道的完整性评价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16.
以一起纺织车间火灾事故的调查为例,确定了火灾原因为静电放电引燃棉绒引起,分析了静电火灾原因认定要点和判定根据,提出了认定静电火灾原因的原则。  相似文献   
317.
分析电晕放电信号小波阈值去噪中小波基函数的最优选取、分解层数及阈值的确定,并对实测电晕放电信号进行小波阈值去噪。结果表明,选取db8小波作为最优小波基函数,选取双变量阈值函数作为小波阈值函数对电晕放电信号进行小波阈值去噪,放电辐射信号与背景噪声可以得到有效分离,具有很好的去噪效果。  相似文献   
318.
飞机静电起电放电机理及带电极性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飞机上的静电来源主要包括:沉积颗粒的摩擦起电、发动机引擎燃烧产生的等离子气体起电、穿越带电云层时的感应起电、对流起电和雨滴等粒子的破裂起电等。当机体上电压达到周围介质的放电电压阈值时就会放电,这些放电产生的电磁噪声对导航和通讯都会造成干扰。飞机放电机理主要包括电晕放电、绝缘材料与金属之间的流柱放电和相邻未焊接金属间的火花放电。在实验室内通过对不同物质进行摩擦起电试验和发动机尾气喷射起电实验,得出不同起电方式的带电极性。  相似文献   
319.
针对跳频通信中传统收发同频体制的不足,介绍了一种新的增加可用频率数的方法。提出了不对称频率表的概念及设计,对其在短波跳频通信中提高跳频处理增益、改善系统抗阻塞干扰等性能进行了分析,并与常规跳频进行了比较,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320.
文中提出了扩频接收机捕获模型,并对可行性进行了仿真。在此模型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干扰样式对接收机捕获性能的影响,给出捕获概率的仿真曲线,对文献[1]、文献[2]中用到的假设的成立条件进行了修正。最后文中采用频域接收机结构并给出了基于频域抑制算法的捕获概率仿真曲线。结果表明捕获性能较之无干扰抑制时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