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针对双层气囊隔振装置高精度姿态平衡控制需求,提出多目标协同姿态控制方法。通过建立双层隔振装置动力学模型、充放气控制等效作用力模型,建立了控制响应特性分析模型。并基于多目标满意优化方法建立了多目标协同姿态控制方法,使得双层气囊隔振装置能够较好地适应上下层气囊隔振装置姿态耦合,实现姿态平衡控制,并可有效抑制结构弹性变形对姿态平衡控制的影响。在双层气囊隔振装置上验证了该控制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将用于某型船舶大型发电机组双层气囊隔振系统,实现双层气囊隔振装置柔性支撑状态下的姿态平衡控制。 相似文献
52.
为揭示合成双射流冲击平板流场结构特征,通过大涡模拟方法对合成双射流冲击平板流动进行了仿真,采用有限时间Lyapunov指数方法对流场的拉格朗日涡结构进行了识别,并与欧拉框架下的速度矢量和涡量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合成双射流两股射流交替作用下,射流核心区涡系结构较为复杂且涡量丰富,远离核心区存在一对稳定的涡结构,且拉格朗日涡结构与涡量对应较好,为合成双射流冲击冷却的布局设计提供了指导。另外,流场本征正交分解表明,第一阶模态关于激励器出口中心轴线大致对称,其能量占总体能量的35%,前6阶模态的能量占80%;根据前6阶模态所反映的流场特性,合成双射流冲击平板流场具有高度的对称性。 相似文献
53.
金治明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0,22(2):110-114
证明了跳测度 ν的 Doob-Meyer分解 ν=m+π中 ,π即为跳测度的可料对偶投影 ,也是 ν-π的鞅特征 相似文献
54.
针对军事电子信息系统对网络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具有双总线结构的互联系统。通过对外总线子系统中串行通信的研究,为外总线子系统中通信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55.
高精度单频信号初相测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误差知识的二重插值DFT方法用于高精度时钟初相测量。理论分析与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性能接近Cramer-Rao界。 相似文献
56.
针对米波正交频分多路复用-多输入多输出(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OFDM-MIMO)雷达波束形成问题,建立了米波条件下频分复用MIMO雷达阵列信号模型,理论导出了该体制下多径特性定量分析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57.
王永振 《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11,(5):83-84,88
实现党委科学决策,必须在学习理论中“扩容”思维,在学习科技中“升级”本领,在学习党章中“硬化”原则,夯实党委决策的基础;必须运用选点实验的方法为决策“试车探路”,运用咨询专家的方法为决策“出谋划策”,运用信息化手段方法为决策“助推加力”,丰富党委决策的方法;必须建立健全调研论证、民意表达、监督制约、失误追究等制度,规范党委决策的流程。 相似文献
58.
针对飞翼布局无人飞行器中S弯进气道明显流动分离和出口总压畸变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合成双射流的主动流动控制方法,建立了合成双射流的S弯进气道数值仿真模型.结果表明,在S弯进气道分离点附近施加合成双射流控制,在整个射流周期内通过\"吹\"吸\"接力可以有效抑制边界层流动分离,有效提升总压恢复系数.对比研究了合成双射流不同射流角度、射流峰值速度和激励频率对S弯进气道流场控制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合成双射流与主流的角度越小,流动分离控制效果越好,较大射流峰值速度会对主流形成\"阻挡\"致使控制效果下降,激励频率与流场特征频率越接近控制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59.
采用特征线法,通过预先给定中心线马赫数分布,设计了消波的二维超声速转弯流道。研究了不同反压作用下转弯流道内的激波串结构、壁面沿程静压分布和壁面分离区演化等特征,分析了流道内激波串波结构与反压的关系,发现了激波串波头很难稳定在流道拐点附近。当激波串波头靠近流道拐点时,流场具有双解。流动双解区向单解区演化过程中,伴随有大分离区在上、下壁面之间的迅速转换和激波串结构的快速演化。 相似文献
60.
采用特征线法,通过预先给定中心线马赫数分布,设计了消波的二维超声速转弯流道。研究了不同反压作用下转弯流道内的激波串结构、壁面沿程静压分布和壁面分离区演化等特征,分析了流道内激波串波结构与反压的关系,发现了激波串波头很难稳定在流道拐点附近。当激波串波头靠近流道拐点时,流场具有双解。流动双解区向单解区演化过程中,伴随有大分离区在上、下壁面之间的迅速转换和激波串结构的快速演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