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9篇 |
免费 | 25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59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篇 |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25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33篇 |
2013年 | 25篇 |
2012年 | 28篇 |
2011年 | 50篇 |
2010年 | 28篇 |
2009年 | 31篇 |
2008年 | 32篇 |
2007年 | 28篇 |
2006年 | 32篇 |
2005年 | 27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72.
为了改善履带车辆悬挂系统在各种路面的平顺性,对悬挂系统匹配了一款具有非线性特性的粘弹性胶泥缓冲器。为了定量地研究胶泥缓冲器的非线性阻尼控制机理,建立了非线性悬挂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将非线性时滞动力系统的随机最优控制规律应用于履带车辆悬挂系统,建立了车辆垂直振动加速度与车速、路况与阻尼比之间的数学关系,从理论上推导出了最佳阻尼比。最后,对履带车辆在F级和G级路面上进行了仿真分析来验证胶泥缓冲器的非线性阻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0.07~0.18范围内调控阻尼比,可以使车体垂直振动加速度最小。该研究工作为胶泥缓冲器的优化设计和胶泥材料的配方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3.
基于工作流的GIS服务动态聚合方法、技术体系和参考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GIS服务的特点和动态服务聚合的应用实际,提出了一种基于工作流的GIS服务动态聚合实现方法,该方法通过引入服务群的概念,有效适应了GIS服务的动态变化性;提出了基于工作流的GIS服务聚合技术体系,界定了GIS服务聚合的研究内容和层次关系,为GIS服务动态聚合关键技术的研究提供了总体框架和顶层指导;参考工作流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动态服务聚合参考模型DSCRM,为开发聚合服务支撵平台以及在此基础上构造特定的服务聚合应用提供了可参考的计算模型.给出了一个GIS服务聚合应用实例来说明工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4.
针对热障涂层结构材料红外定量检测存在的不足,提出基于脉冲相位的LM(LevenbergMarquardt)识别算法。针对研究问题,建立了轴对称圆柱坐标下热障涂层结构材料的瞬态导热模型,利用有限体积法计算出检测表面的温度场,经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检测表面的相位分布,分析待检测参数对检测表面相位差的影响。以相位为识别条件,采用LM反演算法对热障涂层厚度及其涂敷下材料内部缺陷位置大小进行定量识别,并采用数值实验方法验证了基于相位的LM识别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5.
针对空间目标在低频次观测的小样本识别场景中,不同姿态下图像表征变化剧烈导致的辨识性特征提取难、图像间特征关联难的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交叉融合局部特征的空间目标小样本识别方法。在现有小样本学习框架上,引入基于自注意力和互注意力的特征交叉融合模块,自适应地学习局部特征之间的相关关系,提高不同姿态下特征提取的判别性和鲁棒性,有效挖掘支持集和查询集之间的相似性,提升存在表征差异条件下的特征关联准确性。同时,在损失函数中引入基于邻域密度的样本标签权重,以解决空间目标数据集中姿态不均衡导致的网络模型学习偏差问题。通过在不同数据集上的验证,证明提出的方法具有更高的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76.
高含水油藏建库储气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储气库是规避天然气消费不均、管道输送风险,保证我国天然气工业的安全、高效、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高含水油藏建造储气库已成为我国建造储气库中十分重要的发展方向,对中东部地区显得更加迫切。建库储气机理研究是建库可行性评价和建库设计的关键基础研究,文中应用物理实验方法模拟高含水油藏建库渗流条件,进行建库储气能力影响机理研究,对探索高含水油藏建造储气库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7.
在分析远程迷惑式干扰机理的基础上,研究迷惑式干扰的各种影响因素,分别引入了箔条云相似因子、时间有效性因子、编队模拟逼真度因子、雷达识别影响因子和战术选择影响因子等多个效果评估指标,提出了多箔条云数目的整合模型,然后求导出在远程迷惑式干扰务件下搜索雷达对真实目标的捕捉概率计算模型,最后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8.
研究磁控溅射生成的氧化钨薄膜处于电解液系列中的循环伏安特性,充电电流及光学特性.采用配体场理论来解释氧化钨薄膜在电场作用下,锂离子注入引起薄膜变色的现象,认为注入的锂离子破坏了薄膜界面层内氧化钨分子的八面体结构的对称性,在内部静电场和外部电场的共同作用下,钨离子d轨道的五重简并能级分裂,从而使得薄膜对可见光产生d-d吸收,导致氧化钨薄膜变色. 相似文献
79.
介绍了环形杠杆供弹机构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实际使用中常见的问题,建立了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对模型进行动态求解,模拟了机构的工作过程。借助求解结果,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在理论上找到了问题产生的根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机构的最优化数学模型,给出了优化方案,最后对优化方案和现有结构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0.
谭志良 《军械工程学院学报》1994,(4)
本文介绍了静电放电(ESD)对电子装置的危害,分析了半导体器件受ESD影响而失效的机理,及ESD对电子设备形成干扰的途径,介绍并分析了六种ESD模型,即人体模型(HBM)、带电装置模型(CDM)、场感应模型(FIM)、机器模型(MM)、增强型场模型(FEM)或金属体模型(BMM)、电容耦合模型(CC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