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2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01.
针对求解均匀介质体的瞬态电磁散射问题,采用基于MOT的方法求解Müller方程来分析,对分析中矩阵元素的积分求解,提出了一种奇异分离方法。该方法考虑了时间项延迟的影响,减小了计算中的近似,提高了计算精度。验证表明,和原算法相比,新算法在近奇异处理上的误差很小。  相似文献   
202.
建立了外部载荷作用下用非线性振动-声场调制指数表征裂纹尺寸的数学模型。根据对外载荷与塑性致闭应力共同作用下裂纹面的开闭响应的分析,提出了裂纹张开和闭合应力的在线测量方法。在一块含中心穿透裂纹的铝合金薄板试件上进行了裂纹闭合参数的测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振动-声场调制技术在线测量裂纹闭合参数是可行且有效的,且该方法还能用于分析小裂纹的特殊开闭行为。  相似文献   
203.
设备级电磁脉冲效应仿真算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国内外现有主要电磁脉冲效应仿真方法,认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计算过程复杂、理论与实践脱节,提出将系统辨识和神经网络等技术应用于电子设备电磁脉冲效应仿真研究,探索基于实验数据统计的设备级电磁脉冲能量耦合建模与敏感度预测新方法是该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4.
为了研究某型电子设备的电磁耦合规律,利用电磁仿真软件FEKO建立了设备模型和所需的平面波环境。研究表明:当频率为400MHz时壳体表面的感应电流值最大,而内部电磁耦合场强度最大值表现在频率为700MHz时;在频率为700MHz时靠近电源线人口处场强值有突越,应着重对进入的电源线缆进行防护;在频率为700MHz和300MHz时曲线在底部开口附近呈现较强的电磁耦合现象,开口两侧电磁耦合场呈近似对称分布,设备内部的布局使其随着实验频率的升高趋于非对称化;设备内部腔体中心附近存在电磁耦合场的增强区域,工作人员或测试仪器宜避开此区域。  相似文献   
205.
水下信息对抗是海军信息化建设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之一.除了现有的声纳侦察之外,在未来的海战中,信息获取和信息对抗将更多地依赖水声网络的作用.因此,水声网络的相关问题必须得到重视.探讨了水声网络的一些关键技术,从信息对抗的角度分析了水声网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6.
复杂电磁环境下火力的指挥控制是战役研究的核心问题,运用信息战原理,在信息与火力分析平台上,对舰载导弹防空系统信息与火力联合作战能力的初步试验表明:复杂电磁环境的电子攻击可以使该系统拦截入侵飞机的数量下降达606.45%,幅度与电子攻击强度和导弹击毁概率相关,当导弹击毁概率为0.9时,可以获得最优信息与火力联合作战能力.因此,合理提高舰载导弹防空系统的抗电子攻击能力,优化配置导弹资源,不仅可以提高舰载导弹防空系统信息与火力联合作战能力,还可以开发出基于信息战原理的新战法,为信息与火力装备的投资制定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207.
根据人体在电磁场中的感应特性以及电磁波的能量转换规律,提出了基于电磁能的生命探测器设计方案.首先探讨该探测器的理论原理,它是利用电磁波发送和接收的能量转换规律及人体在磁场中的感应特性,研究了人体对电磁场中能量转化的影响;接着利用该原理研制开发了生命探测器,并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当人体进入该探测器产生的静电场时,探测器能够正确检测到人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8.
从鱼雷电磁引信收发线圈垂直配置方法基本原理出发,分别分析了位于鱼雷轴线和偏离鱼雷轴线的双接收线圈产生作用距离模糊的原理。对于第一种情况,提出了对双路线圈输出信号进行取模处理的方法,消除了作用距离模糊;对于第二种情况,提出了通过增加对称位置的接收线圈,并对对称位置线圈输出信号求平均后,再进行取模处理,消除了作用距离模糊。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消除作用距离模糊,提高电磁引信作用距离。  相似文献   
209.
电磁发射系统改进FAHP-神经网络健康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准确定量评估电磁发射系统发射前的健康状态意义重大。针对模糊层次分析方法(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FAHP)在评估电磁发射系统串行结构同级元素健康值时存在较大偏差,且无法适用系统非线性变权重需求的缺陷,提出改进FAHP-神经网络方法。通过在计算同级元素健康指数时构造能够满足串行结构健康评估的非线性函数进行计算,并在数学上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通过引入神经网络系统,在已有的系统先验信息和测量数据的基础上训练模型解决系统健康评估非线性变权重需求。基于电磁发射系统脉冲成形网络系统建立健康评估模型,开展评估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健康评估精度较高,在各种系统健康状态下,评估结果均符合系统实际的健康状况;对比传统的FAHP,提出的改进方法评估精度大幅提升,且在评估试验中没有出现故障误报和漏报的情况,从而验证了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10.
随着电磁发射技术的发展,储能环节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基本储能单元需求进行分析,以用电系统功率和能量需求为牵引,以储能系统体积重量适装性最优为目标,充分对比现有各类电池参数指标,从安全性、功率密度、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四个方面进行考虑,确定基本储能单元类型为锂电池。面对舰上不同电磁发射设备电压、电流的需求,需要研究能够实现锂电池组快速灵活串并转换的拓扑结构。在实现电池组稳定并联之前,需保证电池组的一致性,因此需计算出电池荷电状态并进行均衡;针对短脉冲大倍率连续放电工况下荷电状态估算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以蓄电池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辨识方法进行估算。由于各电池组之间存在不一致性,并联起来放电时可能导致输出电流不均衡,使得本来就处于高倍率放电的电池组超限使用,因此将提出一种电池组均流方法来解决此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