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火灾现场物证是火灾原因认定的证据之一,火灾现场物证的提取是关键,不同的火灾物证其提取方法不同,对火灾物证提取要求和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2.
2010年5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再次对非法证据的排除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基于此,对我国执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现状,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边防毒品案件侦查工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3.
在定性分析现有火灾等级标准的基础上,做出了火灾等级标准的数量化探讨。将D-S证据理论方法应用到火灾等级的综合评价中,将死亡人数、重伤人数、直接财产损失三个重要指标作为评定证据进行信息汇集,将汇集结果作为评定标准,针对中国消防年鉴中530起重、特大火灾进行实例计算,并做出总体分析、特例分析和边界值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克服了单因素评价的不足,使评价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64.
针对传统神经网络在故障诊断中因测点信息多而导致的网络庞大、收敛困难等问题,引入集成神经网络,提高了融合诊断效率;同时引入基于D-S证据理论,这种决策融合方法解决了集成神经网络各个子网诊断结果不一致的问题。在应用于柴油机故障诊断时,首先对测取的正常和故障样本进行小波包AR谱分析,同时提取各个特征频带的能量分别作为集成神经网络对应子网的输入进行诊断,当其无法确定诊断结果时,再运用证据理论进行决策融合输出最终诊断结果。试验证明:基于集成神经网络和D-S证据理论的两级综合诊断模型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5.
针对神经网络中两种常用的网络类型BP和Elman,在模拟电路故障诊断中的应用过程的特点——各自网络都有自身缺陷,提出基于BP-Elman神经网络与证据理论相结合的故障诊断方法.首先BP-Elman网络得出其各自的初步诊断结果,经过必要的转换将其转换成证据理论的概率赋值,作为证据组合的依据;证据理论组合规则将初步诊断结果融合得出决策级诊断结果.通过对某装备位置调节器板的故障诊断过程表明,该模型经过尽可能融合有效故障信息,大大提高了系统的诊断精度和诊断正确率,而且有效降低了系统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66.
随着火灾科学研究的逐步深入以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模拟成为火灾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数值模拟研究手段为火灾调查提供依据,拓展创新火灾调查手段。  相似文献   
67.
群体可拓层次分析法在C~4ISR系统效能指标赋权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标赋权是C4ISR系统效能评估的重要环节,提出了一种新的指标赋权方法——群体可拓层次分析法(GEAHP),较好地解决了指标赋权过程中多专家意见集结的问题,以及判断矩阵的合理构建和一致性检验问题。描述了GEAHP的基本过程,并通过实例对其正确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8.
知识约简是粗糙集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产生的粗糙决策规则往往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在变精度粗糙集的基础上,本文构造了符合证据理论框架的一组焦元,利用基本概率分配函数计算了证据的总体信息熵,度量了决策表的不确定性;以该度量作为启发信息,给出了决策表的启发式知识约简算法.计算实例表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9.
正确运用刑事证据,是司法实践的重要内容,明确运用刑事证据的指导思想,掌握运用刑事证据的具体原则和步骤,才能把握法定证据和常见刑事案件的证据特点,才能在司法实践中充分认识并发挥证据在认定案件事实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0.
基于改进的 D-S 证据理论在设备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传感器、多手段检测的信息融合技术在设备检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而常用的基于D-S证据理论的融合技术除了没有给出可信度的分配方法外,融合结果上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探讨了可信度的分配问题,提出了几种改进的融合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证据冲突时的否定性、积化性和敏感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