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51.
本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基本任务、基本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52.
本文根据高校办学特点,对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进行了研究与探索,并从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构建原则、内容结构及具体改革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53.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而尝试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简要阐述了地理案例教学的特点、作用,并着重阐述了在编写地理案例、问题设计以及在案例教学实施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54.
新闻写作课程实践教学法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新闻写作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我们需要进行教学法改革,重视两个方面的精讲:一要精讲理论,二要精讲材料。在讲授相关理论课时,我们要注重大课小上,借鉴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相关经验适当设置实践课时,将理论和实践课时比例设置不低于1:5。新闻写作课程的教学改革将有助于学生澄清模糊认识,加强基本功和专业素养。有助于学生充分领会掌握知识、形成能力都需要时间慢慢积累。有助于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寻找职业精神,希望学生们用四年而不只是一个学期的时间养成良好的坚持写新闻的习惯。  相似文献   
455.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途径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基础和目的之一,在“05方案”的实施中,主管机关积极推动,学校制定各项措施保障落实,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和实践,在教学中科学解决学科体系、课程体系与教学体系等关系,加强教师培训,深入课堂教学研究,完善教学环节管理,积极探索课程建设的途径与实践,课程改革和建设取得了重大的成效。  相似文献   
456.
通过研究“4+1”人才培养模式下学员军事基础素质培养过程,改革军事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和学员队管理模式,实现军事基础教学与学员队管理的有机衔接,强化学员旅的教学管理职能,形成“三位一体”的学员军事基础素质培养模式,建立学员军事基础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57.
现代教学原则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所应遵循的准则。从多媒体电子教案的教学内容选择、多媒体电子教案的演示设计与运用,以及多媒体教学中的教师主导作用和课堂交流3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多媒体教学中贯彻现代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弥补其不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58.
网络营销是“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高等学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开展网络营销实践教学是培养营销管理类人才的重中之重。本文在进行网络营销课程实践教学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网络营销课程实践教学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提升网络营销课程实践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对策与建议,优化了网络营销课程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具备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59.
当前中学英语语法教学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从而忽视了学生学习主体性、经验性和能动性。本研究提出将启发式教学方法运用于中学英语语法课堂教学实践之中,并通过建构中学英语启发式教学的5阶段,即预备阶段、提示阶段、联想阶段、统合阶段及应用阶段,试图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意识,促进师生及生生间的互动,提高英语语法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60.
教学对话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实现的智识共享、双向理解和意义创生,达成多重视界的融合。教学中教师的独白、预设的问答以及片面的对话向我们展现的是遮蔽的教学对话。游戏与教学对话有着某种契合,游戏与教学对话的相融,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达成智识共享、共同在场、意义的创生、全面的对话直至多重的视界相融,使教学对话真正走向本真之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