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5篇
  免费   490篇
  国内免费   17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90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当前,军队装备试验鉴定正由性能试验向作战试验、在役考核全领域拓展。在装备试验鉴定体系全面重塑的历史背景下,为适应军队装备试验鉴定发展新变化,探索装备试验鉴定新理论,推进装备试验鉴定自主创新发展,亟需开展装备试验鉴定技术研究。美军相对较早开展了装备试验与鉴定工作,在作战试验与鉴定工作方面已形成了较完善的法规制度体系和规范的操作流程,有较成熟的理论与方法成果可供借鉴。与此同时,美军作战试验与鉴定工作也面临许多新问题。本文剖析了美军作战试验与鉴定的内涵和管理模式,研究了2018和2019年美军作战试验与鉴定的重点技术领域,并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掌握近期美军作战试验与鉴定工作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42.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并逐渐成为提升国防力量、军事能力和国家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在总结人工智能概念的基础上,给出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定义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从掌握未来战争主动权、支撑军工装备研制生产模式转型和保障国防科技先进性三个方面梳理了国防科技领域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必要性,并从基础技术支撑和国防特色应用两个方向提出了国防科技领域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涉及的基础软硬件、标准规范、智能装备/系统、辅助作战指挥、智能研发等重点内容,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关的发展建议。以上研究可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国防科技领域的研究、应用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
科学技术是核心战斗力,科技创新思维是开启科技创新的“金钥匙”。为实现科技兴军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对科技创新思维的研究。本文首先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科技创新思维的锐利思想武器,并从唯物论、辨证法及认识论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证;其次提出科技创新思维的三个本质特征,即新颖性、全维度和多样性;最后从五个方面提出科技创新思维的实践要求,即深刻认识创新对象、紧贴创新目标要求、重视创新实践探索、建构积淀创新知识、忠于坚守创新追求。  相似文献   
44.
This paper proposes a simple game-theoretic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industry and indigenous community, especially in the context of mounting violence surrounding displacement of indigenous communities by governments for the purposes of commercial use of their habitat. It specifically takes into account the possibility of alleged ‘nexus’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industry and explores its implications on the level of allocation and utilities of the players. We find that the bias in allocation that occurs wh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industry enter a ‘nexus’ can be rectified when there is resistance from the indigenous groups. Moreover, rebellion is a dominant strategy of the indigenous community, irrespective of whether there is ‘nexus’ or not, and being in ‘nexus’ with the government is a best response for the industry. The unique SPNE occurs when there is ‘nexus’ between the industry and the government and resistance by the indigenous groups, corroborating the widespread allegations of ‘nexus’ and evidence of resistance worldwide. We also explore a few extensions of the basic model and present some narrative evidence in support of the theoretical model.  相似文献   
45.
以维修舱空间、舱室邻接、舱室全局位置三个指标为目标函数,以满足高初稳性要求、保证船舶浮态等为约束条件,建立技术可行前提下半潜维修船功能舱室布局优化模型。通过设计贪婪取走启发式算法与规划求解相结合的两阶段算法,实现对模型的求解。以载重为5×10~4 t的半潜船体为载体进行设计,得到半潜维修船功能舱室优化布局方案。随着维修设备质量系数的增加,可行的布局方案数呈上升趋势。该方法可提高半潜维修船在功能舱室布局过程中决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46.
采用Duffing振子实现对微弱二进制相移键控(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 BPSK)信号的盲检测时,Duffing系统输出的周期态和混沌态转换之间存在过渡带。针对这一问题,推导出过渡带时长和Duffing系统内置频率之间的关系表达式;指出内置频率越高,过渡带时间越短;仿真实验给出时间频率响应曲线。内置频率的提高,会降低系统检测微弱信号的灵敏度。针对这一问题,推导出周期态下Duffing系统输出幅度作为因变量、内置频率作为自变量的表达式;仿真实验给出幅频响应曲线。针对微弱BPSK信号盲检测,建立变尺度方法和检测阵列相结合的基于S变换提取Duffing系统输出幅度包络的微弱BPSK信号盲检测模型,仿真实验验证了模型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7.
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学形态学和支持向量机的跑道检测方法.首先采用Otsu法对原始图像进行全局阈值化处理,并利用灰度形态学边缘检测算法对所得图像进行边缘检测;然后利用Hough变换提取线段,若线段超过一定长度,则判定其所在区域为跑道的候选区域;最后选择8个分量组成跑道候选区域的纹理特征向量,用支持向量机作为分类函数,对候选区域的纹理特征向量进行分类,判别出跑道.实验表明,该算法对跑道定位准确,误检率低.  相似文献   
48.
软件构件具有良好的功能封装性及接口规范性,在增强软件的可移植性和提高复用率等方面意义重大。在舰船综合电子仿真系统开发过程中,通过引入ACE Streams框架的技术,有效地降低了软件各层次间的耦合度,增强了数据的传输处理能力,固化了该系统的通信机制。  相似文献   
49.
蒸发波导环境中微波雷达经常会出现超视距探测,建立雷达超视距探测效能库有利于微波超视距雷达探测效能的发挥。提出了一种计算雷达超视距探测效能的快速算法,即以蒸发波导高度、总体理查森数和海面风速为变量,先建立雷达超视距探测效能查询表,再利用查表的方法得到各种气象条件下雷达的探测效能,以此作为探测效能库的数据基础。最后将基于此算法得到的雷达探测规律与实际观测进行了比较,表明此算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0.
基于RTX的实时测控系统软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无人机半物理仿真试验的整体结构出发,针对实时测控系统的需求,采用了一种较为新颖的Windows+RTX实时性方案,完成了无人机半物理仿真试验中实时测控系统的研制.既满足了试验的实时性要求,又具有很好的用户交互特性,对测控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国防科技等相关领域中的应用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