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21.
创新能力培养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与其核心竞争力的养成息息相关,不仅影响到就业创业工作的具体走向,也关系到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培养质量的改革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立足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涵盖了要素有效性、过程有效性和结果有效性3个环节的13个指标。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理论视角出发,树立正确观念、完善制度体系,搭建创新平台、开展实践活动,进而构建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222.
基于网络层次分析(ANP)的模糊评价方法,通过对作战筹划能力进行分析评价,为提升作战筹划能力提供参考。首先运用 ANP 法,提出包含4个方面18个指标的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作战筹划能力评估模型,然后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作战筹划能力进行评价。该评估模型探索了筹划能力评价的方法,为作战筹划能力评价工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23.
为建立完整统一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信息质量评估体系,提出可灵活剪裁的柔性框架来动态地评估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中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该框架基于信息融合理论和时间刻度标记技术,在sink节点聚合网络中所有传感器节点的信息。将信息融合结果近似为真值,利用观测信息与融合结果的数值或语义差异分别评估测量数据和决策信息的准确性。根据信息获取的截止期限和延迟敏感性,分三类描述和建模信息时效性,并通过轻量级的信息获取时间测量法量化。采用滑动窗口机制和增量计算方法,动态地更新评估结果。通过仿真三个目标监测应用场景的信息时效性评估和两个环境监测应用场景的信息准确性评估验证了框架的有效性。仿真结果与信息质量参考基准吻合,表明该框架能够灵活地评估不同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中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224.
针对已有评估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Vague集的防空武器系统机动能力评估新方法。分析了影响防空武器系统机动能力评估的指标因素,给出了各评价指标的模糊值表示及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该方法能有效避免传统的专家打分法造成的主观偏差。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Vague集的防空武器系统机动能力综合评价模型,给出了评价其优劣的排序方法。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验证,该方法评估结果准确,对指挥员科学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25.
在网络空间联合反恐作战信息共享能力构成框架的基础上,分析了信息共享能力生成的相关要素及其内部关系,并利用信息熵理论建立了信息共享的时效熵、质量熵、成本熵模型。通过对传统树形链状和新型网状循环两种信息共享模式进行仿真分析,为不断提高信息共享能力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26.
在信息时代,社会生活对青年政工干部的能力构成要求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其中包括理性生活的能力、控制情绪的能力、克服偏见的能力、待人以善的能力、信任同志的能力、寻找需求的能力、正视付出的能力、把握机会的能力。关注信息时代青年政工干部能力构成的微妙变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27.
坦克武器系统作战能力评价模型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首先对影响坦克武器系统作战能力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坦克武器系统作战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用效能函数确定各指标值,由此构造出武器系统作战能力的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模型,并提出了基于模型的数据处理方法,在此基础上,对88系列某型坦克和M1坦克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很高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228.
基于可信性理论对标准-3拦截弹末段修正能力进行分析。由拦截末段相对运动动力学推导了标准-3拦截弹末段可消除的最大零控脱靶量解析表达式;针对其中的参数不确定性,将不确定参数视为模糊变量运用可信性理论进行建模,采用模糊模拟算法得到标准-3末段可消除的最大零控脱靶量的可能性测度悲观值和乐观值,可信性测度均值和标准差及可能性、必要性和可信性分布函数。本文研究为弹道导弹中段机动突防动力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为如何根据有限的已知信息获得合理的未知信息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29.
ABSTRACT

The India–Pakistan near war of February–March 2019 highlights India’s ongoing evolution in strategic thought and practice since its emergence in 1998 as an overt nuclear-weapon possessor. These changes, involving an increasing willingness to engage in the intentional escalation of conflict with a nuclear-armed rival willing to be the first to use nuclear weapons, challenge certain academic assumptions about the behavior of nuclear-weapon states. In particular, they undermine the expectations of the nuclear-revolution theory—which anticipates nuclear and conventional restraint among nuclear-armed rivals through fear of 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and the model of nuclear learning which underpins this theory, in which new nuclear-weapon states gradually absorb this restraint through policy-maker learning. This article explores how India’s learning pathway since 1998 has deviated from these expectations. India is instead pursuing its own “revolution,” in the direction of creating capabilities for flexible response and escalation dominance. It concludes by illuminating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Indian strategic behavior and contemporary practices of other nuclear-armed states, and suggests that New Delhi’s emerging de facto nuclear doctrine and posture is part of a broader empirical challenge to our current conceptions of the nuclear revolution and of nuclear lear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