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分析了电传操纵系统可靠性,介绍了可靠性设计的工程方法.建立了飞行员排除故障的数学模型,提出了确定驾驶员排除飞行危险的条件概率的两种方法;在研究人-机闭环系统基础之上,建立了基于马尔可夫链的飞行安全评估模型,提出了由于飞行控制系统故障引起飞行危险的安全评估计算方法.最后以横向通道传感器故障为例对某型飞机进行安全评估.  相似文献   
42.
针对优化中收敛速度和优化解全局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联合优化方法:构造原问题的近似模型,使用全局优化方法对近似函数进行优化,得到优化点作为初值,再使用局部优化方法对原问题进行优化.为了获得对原问题更好的近似,改进了径向基插值方法,以优化误差的方法来选择参数.利用临近空间机翼模型的优化对算法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优化参数的...  相似文献   
43.
介绍了3 种计算亚音速栅格翼与弹身气动干扰的方法,并用其中的2种方法进行了计算,所得结论与流场分析所得结论相同,证明了这两种方法在计算弹身与弹翼气动干扰方面的可用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44.
对轻薄飞行舱结构的噪声隔离问题,提出了针对外形和构造较复杂的轻薄飞行舱结构的隔声模型和分析方法,并与模拟舱的隔声测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隔声分析方法与计算模型是正确可行的,计算结果可作为评估飞行舱结构在隔声要求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45.
大椭圆轨道航天器编队飞行相对运动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椭圆轨道航天器在较长轨道周期内运行于远地点上空,因而该轨道多应用于卫星通信、天体观测、空间磁场探测等。上述空间任务所需的多航天器协同运动理论亟待解决。利用运动学方法推导了大椭圆轨道编队的相对运动模型,简要证明了实现长期近距离编队的必要条件,分析了相对轨道根数对线性化模型精度及其动力学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相对运动模型在轨道远地点处精度较高,适当选择相对轨道根数可设计出满足任务要求的编队轨道。  相似文献   
46.
ABSTRACT

What Rudyard Kipling called the ‘campaign of lost footsteps’ was the longest campaign fought by the Victorian army. The conquest of Upper Burma, an area of 140,000 sq. miles with a population of four million, took only three weeks in November 1885 and was accomplished with minimum cost. However, the removal and deportation of the Burmese King and dismantling of all traditional authority dismantled led to growing resistance to British rule leading to an increasingly difficult guerrilla war. Though the Burmese guerrillas were characterised by the British as mere bandits or dacoits, many were former soldiers along with Buddhist monks. The extremely difficult nature of campaigning in the terrain and climate of Burma was not sufficiently appreciated by the War Office, who viewed the conflict as a ‘subaltern’s war’ and ‘police’ work. Intended regime change was also not accompanied by any consideration of the likely implications. Prolonged insurgency necessitated deploying a force far larger than originally intended; though order was finally secured by 1895, the campaign proved destructive of Burmese society while British recruitment of hill tribes into the police and armed forces sowed the seeds for future divis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