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考察了按照不饱和烃含量不同而芳香烃含量近似、芳香烃含量不同而不饱和烃含量近似的要求配制的3个系列27个0号轻柴油油样在95℃强化氧化条件下实际胶质质量浓度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实际胶质的变化与不饱和烃和芳香烃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95℃强化氧化条件下,0号轻柴油的实际胶质随氧化时间呈直线变化;0号轻柴油中不饱和烃是引起实际胶质变化的主要因素,在其他组成相近时,实际胶质变化率随不饱和烃含量增加呈二次曲线关系增大;0号轻柴油中的芳香烃对实际胶质变化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规律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在计算机控制下的喷油量调控原理,阐述了基本喷油量、校正喷油量、开环控制喷油量和最终闭环喷油量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对现代高速通信网络的性能要求,并着重就4种高速通信网络的主要性能、应用现状等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高速通信网络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介绍标记VLAN的技术及其应用于局域网和武警学院校园网中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对潜艇300 kW燃料电池几种可行的气体处理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了方案优选模型.研究表明,应用旋转床吸收器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配以相应的水处理系统,将二氧化碳排至舷外的方案是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6.
铝基水反应金属燃料性能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水反应金属燃料双反应区模型,结合化学反应过程对其进行了热力特性分析,初步研究了铝基水反应金属燃料配方等因素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发电机并网测频方法综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电机并网发电时,应保证发电机与电网的频率相等。综合比较了发电机并 网时常用的几种数字式测频方法:直接测频法、测周法、多周期同步法、基于CROSS算法的 测频、三点拟合法、基于傅立叶变换的测频法、基于神经网络的测频法,对各种方法的测频误 差进行分析,比较其最佳适用范围,为实际应用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柴油和所需的油料方案B20D10(即在柴油中掺混20%生物柴油和10%碳酸二甲酯,Dimethyl-Carbonate,DMC),在某型重型车辆柴油机高压泵试验台上,采用定容弹和高速摄影技术,研究了掺混生物柴油和DMC后对燃油喷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背景压力下,燃料B20D10油束的贯穿距离低于柴油,最大降幅达到7.0%,锥角最大增加约15.2%;在非破碎阶段,燃料的贯穿距离与时间呈正比关系;在破碎阶段,贯穿距离与时间的关系为s∝tn,其中n约为0.57。试验结果为建立该混合燃料的喷雾模型,并进行缸内燃烧的数值模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汽油与柴油混合用作柴油机应急燃料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急燃料对于提高战时油料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在-10#军用柴油中掺入90#车用汽油(简称为汽柴混合油)为例,从柴油机燃料应具有的品质性能着手,分析了汽柴混合油作为柴油机应急燃料的可行性。把车用汽油和军用柴油按照不同的比例掺兑,将试验结果与军用柴油的性能要求和美军应急使用指标对某些理化性能的要求相比照, 指出了汽柴混合油作为柴油机燃料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The phenomenon of global warming has led to a revival of the prospects for increased nuclear energy production worldwide, yet such increased production carries with it the increased risk of proliferation. To mitigate this risk, various multinational arrangements have been proposed to provide reliable supply of nuclear fuel while at the same time discourag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plants for nuclear enrichment and reprocessing.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brief history of some of these proposals and concludes that the likelihood of success for such schemes as effective tools for nonproliferation is not high at this time. A proposal from the World Council on Renewable Energy to exp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supplier obligations under Article IV of the Treaty on the Non-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Weapons (NPT) to include the development of non-nuclear energy technologies for NPT parties in good standing is potentially a much better nonproliferation tool. Such an approach tracks the ideas contained in Title V of the Nuclear Non-Proliferation Act of 1978, which has recently received revived congressional intere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