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文章以549份新疆高校大学生创业意识调查问卷数据为依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探究影响边疆大学创业意识形成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个人特质是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形成的关键,家庭教养、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通过影响大学生个体特质,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也有显著影响。性别差异、创业自我效能感、家庭所在地、家庭是否经商、家庭是否支持创业、学校是否要求大学生书写创业计划书、学校对大学生创业培训经费支持、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以及社会对自主创业优惠政策对边疆大学生创业意识形成的影响系数较大,是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培养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2.
探究性学习的实质是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高中政治课的课堂教学应该充分渗透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同时教师又应在这一宗旨的指导下,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模式,选用不同的方法,这样才能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3.
目的:综合研究觉察压力、社会支持和健康行为间的关系。方法: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路径分析的方法,建立三者之间的结构方程模型并进行验证。研究工具:调查问卷:觉察压力量表;领悟社会支持评价量表;报告健康行为量表。结果:①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01-0.802。②模型各拟合指数为:χ^2/df=1.34(χ^2=104.481,df=78);GFI(拟合优度指数)=0.898;AGFI(调整拟合优度指数)=0.900;NFI(规范拟合指数)=0.926,TLI(Tucker-Lewis指数)=0.897;CFI(比较拟合指数)=0.912;RMSEA(近似误差均方根)=0.051。说明模型拟合情况良好。结论:应综合开展包括:压力应对、建立社会支持环境、培养良好生活方式在内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4.
针对一般二元关系,从知识的区分能力角度提出一种带有可调节参数的新的不确定性度量-α熵,给出了其在一般二元关系下的重要性质,指出一般二元关系下的α熵是现有多种不确定性度量的扩展,统一了完备和不完备信息系统中知识的不确定性度量.结合知识的α熵,给出了一般二元关系下粗糙集的α精度和α粗糙度的定义,证明了α精度、α粗糙度和知识...  相似文献   
195.
社会转型是指一种社会类型向另一种社会类型的过渡过程。主体性是主体的本质特征,是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特性。从唯物史观看,二者是辩证统一的。这种辩证统一性为我国现阶段实现社会与人的和谐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6.
在当代社会,实用主义、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都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危害较大的社会思潮,积极研究、正确对待这些社会思潮,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7.
培养社会生态人的时代要求成为制约新时期高校稳定的瓶颈;和谐社会中的“以人为本”、“整合”与“和合”、“差异式发展”的思维方式为解决新时期的高校困境提供了可行的方法论途径,这无疑内蕴着新时期维护高校稳定的社会-经济生态、社会-政治生态以及社会-伦理生态诉求。  相似文献   
198.
ABSTRACT

The strategic culture approach has been suffering from a prolonged theoretical stalemate, despite a surge in case studies, which culminated in the Johnston-Gray debate and subsequent schism. The present paper outlines a new approach designed to overcome this deadlock, and consists of three arguments. First, the three previous generations of strategic culture studies have failed to explain how strategic culture influences behaviour. Second, aligning strategic culture theory-building with discursive institutionalism offers a way to overcome this fundamental fallacy. Third, a research programme for strategic culture should draw on computational social science to enable it to present and test middle-range theories.  相似文献   
19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