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1篇
  免费   498篇
  国内免费   6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EMP武器以其极强的破坏性在现代战争中展现出了显著的作战效能。为了提高EMP环境下导弹作战防护能力,简单分析了EMP的产生过程,阐述了EMP武器在作战运用中的干扰、软(硬)杀伤的作用机理,研究了EMP环境对导弹及测试设备、指挥系统、计算机系统的影响,提出了导弹作战中对EMP的防护应采取设置法拉第笼、可靠接地、滤波等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142.
提出了通信装备系统间互扰评估的一种低计算复杂度分析方法。比特差错概率是对数字通信接收机性能进行评估的重要指标,而由比特差错概率(BEP)表征的系统间互扰的情况计算非常复杂,因此需要合理简化。通常假设干扰为加性高斯白噪声,但有些情况下这种假设并不合理。而使用高阶统计量峰度值来估计的方法可以处理调制干扰信号也可以处理脉冲干扰信号,综合了加性高斯白噪声近似和峰度测量以达到对数字通信设备间互扰分析更合理精确。  相似文献   
143.
多目标拦截是弹道导弹防御的重大难题,也是目前美国导弹防御系统所遇到的最大的技术难点。在将多目标问题分为单弹头攻击和多弹头攻击2类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美国的相关研究计划,分别针对核爆炸防御、助推段防御、先进的目标识别器和多拦截器防御等多目标拦截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4.
现代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层建筑的特点及消防安全现状,在分析高层建筑火灾危险性和危害性的基础上,提出保证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需要进行全面的系统设计、实施全方位的科学管理、健全法规、加强各方面的综合协调,并对防范火灾发生、控制火灾扩大、确保安全疏散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5.
高层建筑消防用电设备的安全运行非常重要,其中消防供电系统的安全是重中之重。以消防电气设计应遵循的规范为依据,从消防设备供电设计、消防设备控制、消防系统的接地及过电压保护几个方面论述了确保高层建筑消防供电安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6.
随着高层民用建筑的不断增多,其消防安全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从消防安全隐患的产生、消防管理、建筑地下部分的火灾危害、消防部队装备几个方面分析了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安全隐患。从把好建筑设计、审核、验收关,强化消防安全管理,强化消防宣传教育,加强消防产品与消防工程施工的监管,完善灭火救援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提高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7.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人员安全疏散将主要依赖高层建筑内部的避难设施。因此,在楼内一定区域应设计避难设施,并对避难区域进行正压送风,防止烟气进入,保证人员安全。讨论了高层建筑避难设施设计并着重分析了避难层防烟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8.
针对永磁直线同步电机(PMLSM)的特点,建立PMLSM在dq两相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介绍了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并给出了硬件和软件的设计思想。通过对控制电流以及电机位置的实验分析,验证了所研究的基于矢量控制的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矢量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9.
高速电弧喷涂耐磨涂层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低碳马氏体和3Cr13+AlRE伪合金高速电弧喷涂层进行了性能和组织结构的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与伪合金涂层相比,低碳马氏体涂层呈现出更优异的力学性能、耐磨性能和机械加工性能。该涂层可用于发动机曲轴等零件的再制造。  相似文献   
150.
During the period 1996–2006, the Communist Party of Nepal (Maoist) waged overt people’s war to seize state power and institute a new order that realized the party’s understanding of ‘New Democracy’ as posited by Mao Tse-tung. Contextual shifts led to a crucial strategic turning point in September 2005, when the Maoists agreed to a united front with estranged legal parties to oust the monarchy and establish a republic. Though touted as acceptance of political reintegration, the move was tactical rather than strategic. The party had no intention of supporting a parliamentary version of democracy and thus, 2006–2016, engaged in a covert effort to seize power. Central to this effort was the paramilitary Young Communist League (YCL), the members of which responded to inflammatory party verbiage and exhortations with attacks upon rival political actors. These attacks, academically and legally, were terrorism and offered a salient illustration of intra-state unrestricted warfare. Ultimately, organizational, national, and regional circumstances caused the main Maoist movement to move decisively away from its covert approach. By that time, however, radical splinters had embraced the use of terrorism against rival political actors, creating a situation whereby local politics is yet a dangerous endeavor in certain areas and at certain tim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