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7篇
  免费   481篇
  国内免费   30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97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Considering a supply chain with a supplier subject to yield uncertainty selling to a retailer facing stochastic demand, we find that commonly studied classical coordination contracts fail to coordinate both the supplier's production and the retailer's procurement decisions and achieve efficient performance. First, we study the 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VMI) partnership. We find that a consignment VMI partnership coupled with a production cost subsidy achieves perfect coordination and a win‐win outcome; it is simple to implement and arbitrarily allocates total channel profit. The production cost subsidy optimally chosen through Nash bargaining analysis depends on the bargaining power of the supplier and the retailer. Further, motivated by the practice that sometimes the retailer and the supplier can arrange a “late order,” we also analyze the behavior of an advance‐purchase discount (APD) contract. We find that an APD with a revenue sharing contract can efficiently coordinate the supply chain as well as achieve flexible profit allocation. Finally, we explore which coordination contract works better for the supplier vs. the retailer. It is interesting to observe that Nash bargaining solutions for the two coordination contracts are equivalent. We further provide recommendations on the applications of these contracts. © 2016 Wiley Periodicals, Inc.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63: 305–319, 2016  相似文献   
142.
现代信息战场中,对敌方的目标识别系统进行有效干扰,是增强我方、打击敌方的有效手段。对敌方的目标识别系统进行有效的威胁评估,有助于指挥员的决策以及对干扰资源的优化配置。借鉴空中目标威胁评估常用方法,提出对敌方目标的敌我属性识别系统进行威胁评估的方法。首先选择合理的威胁评估指标,然后对指标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利用信息熵法求解威胁评估的客观权重与改进的层次分析法求解出的主观权重加权得到组合权重,运用灰关联分析法进行威胁评估和排序,最后用实例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3.
针对通信装备保障系统能力的评估问题,基于对经典评估算法的分析和对通信装备保障能力组成要素的研究,采用效能评估中经典并且目前常用的ADC方法,对通信装备保障系统能力进行效能评估建模与分析,确定了通信装备保障系统主要的能力指标以及影响因素,为通信装备保障系统及其组成装备的效能评估研究奠定基础、提供参考。通过对通信装备保障能力评估的研究,可以揭示构成通信装备保障能力诸要素间的本质联系,明确通信装备保障水平,提高通信装备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44.
针对因人机工程模块中缺乏中国大陆成年人数字模型而导致CATIA软件在座舱性化设计适用性差的现象,以GJB4856-2003和指控舱结构设计参数需求为依据,建立了中国大陆成年男子P5、P95人体数字模型和指控舱三维模型,通过人体模型对指控舱的虚拟操作,分别评价了驾驶舱的视野域、操作域和舒适度等方面布局工效,得到了各工效布局评价的结果,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5.
为了有效评价指控系统信息服务质量情况,在深入分析指控系统信息服务特征及用户服务要求的基础上,研究了评价指标的析取原则,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提出了指控系统信息服务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对各维度及评价指标的含义、测量方法进行了详细讨论,并给出了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和半定量评价3种指标评价方法和加权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46.
针对体系作战力量的组织运用效能评估问题,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了探索。首先从评估方法的选择入手,确定评估的手段,其次围绕体系作战能力的特点建立评估指标体系,最后综合运用评估方法和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出以模糊综合评估为基础的评估体系,并模拟评估过程进行分析计算,得出符合实际的评估结论。  相似文献   
147.
在对火箭弹载惯导进行射前标定时考虑的误差主要包括零偏误差、标度因素误差、安装误差。标定的误差参数越多,难度越大,如果能抓住影响弹丸制导精度的主要误差,将可简化标定算法,简化标定过程,提高标定效率。基于这样的思路,将飞行中的弹丸类比为旋转惯导,从误差方程入手,采用提取误差直流分量的方法对飞行中的弹载惯导进行误差分析,得出影响导航精度的主要误差参数,并仿真验证了所得结论的正确性,为后续简化标定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8.
基于察打任务的无人机作战效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根据时敏目标打击的特点,分析了察打任务模式下的察打一体无人机的作战使用。然后对评估体系中察打一体无人机的侦察能力与打击能力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将任务可执行度作为无人机效能评估的一项动态权衡标准,建立了基于察打任务的无人机效能评估模型,并基于效能指标体系建立了各分项模型。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9.
定义了非致命性武器驱散效能的概念;根据非致命性武器的研发目的和应用实际,对影响其驱散效能的各相关因素进行逐层递阶划分,建立了较为全面的指标评估体系;提出非致命性武器效能G-AHP评估方法,借鉴专家经验,实现了非致命性武器装备驱散效能的量化评估;案例计算结果符合实际,验证了灰色层次分析法的可行性,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使用非致命性武器,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0.
首先提出了改进信息熵的作战效能评估方法,将作战过程划分为若干作战节点,节点的效能发挥受若干因素影响,并用不确定性自信息量来描述影响的不确定程度。在影响因素选取上,引入了未知因素,有效解决了具体作战中难以全面考虑节点效能发挥的所有影响因素问题。其次基于综合反隐身作战中的信息流关系建立了信息流图,并构建了对应的作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最后计算了不同传感器组合和不同作战方式组合下的作战效能,并得出了结论:反隐身作战中,越多样化的传感器组合和越综合化的作战方式,作战的不确定性自信息量越小,作战效能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