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建立了用于评估弹药供应站配置地域的指标体系, 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个指标进行了权重分配, 得到了弹药供应站配置方案的择优方法, 并运用模型进行了模拟决策。本模型已经在计算机上编程实现。  相似文献   
62.
反潜作战是现代战争中一种重要的作战样式,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详细讨论现代反潜作战中主要的武器平台及对我潜艇作战的影响,提出了我军在未来可能的反"台独"作战中潜艇作战的3种主要战法.  相似文献   
63.
扫除抗登陆方水雷障碍,既是登陆作战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三军联合破除敌抗登陆水际障碍的前提条件.根据抗登陆方水雷情况想定,研究三军联合破障中海军扫雷兵力的运用,创新性地提出了将水雷分为3种类型分别进行分析量化处理的方法,并以此建立了切合实际的海军扫雷模型.根据该模型研制的海军水雷破障辅助决策系统,可以完成已知扫雷时间、扫雷兵力和扫雷率这3个最主要扫雷参数之间的互相求解问题,为指挥员决策提供了定量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4.
从基于联合作战能力的核心思想入手,分析了该思想在武器装备体系需求分析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了基于联合作战能力的武器装备体系需求研究新模式,并提出了该需求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关结论对于开展武器装备体系需求研究工作具有积极地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5.
在对稀缺军事资源配置问题进行数学描述的基础上,建立起评价指标相对优属度计算模型,实现了局部优选。在此基础上,通过分配目标综合评价模型实现了对局部优选数据的综合处理,最后建立资源分配的动态规划模型实现了对方案的优选。最后通过实例演示了解决该类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对部队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6.
针对目前海军作战兵力需求问题,建立了海军作战的物理模型,并提出了用动态综合作战能力指数筹划海战兵力需求的数学模型和算法,采用战例统计法和专家打分法计算出战斗力系数.并且以航空兵空中争夺为例进行了因素分析、参数选取、效能计算并得出了明确结论.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动态综合作战能力指数作为海战兵力需求指标是可行的;信息作战能力在现代海战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7.
从立法主体和立法形式的角度探讨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立法问题。尽管联合国大会并不是维和行动适格的立法机构,但是维和行动的国际法依据是国家和国际组织在实践中长期形成的惯例。其立法主体资格实质上是一个共享问题,因此,由联合国组织立法应当是最为适宜的。就立法形式而言,采用由联合国主持缔结维和条约的形式最具有可行性,也最为合理。  相似文献   
68.
第二代维和行动维和行动数量剧增,规模变大;维和行动战略从“维持”和平向“建设”和平发展;维和行动由主要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冲突转为主要处理国内各派别的冲突;维和行动职能由单一转向多元;维和行动部署方式由过去的“线性”变为“非线性”;维和行动的主体增加,维和行动组成日趋混杂。联合国维和行动面临着“强力”维和挑战传统原则;维和行动资源严重短缺;维和人员所承担的安全风险越来越大;维和行动的有效性难有质的提高;单边主义妨碍联合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9.
联合作战通信的完备性指标的建模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联合作战用户对通信需求的实际出发,探讨了完备性指标的定义及数学描述,并根据通信节点和通信链路所受破坏的不同情况研究了完备性指标的几种分析方法,最后结合实例,采用其中一种全代数化的算法,并对其进行了改进来实现联合作战通信的完备性指标的计算.  相似文献   
70.
The South African Defence Review 2014 is the country's new defence policy. The Review, which is expected to steer South African defence policymaking for the next few decades, discusses in detail the role of the South African National Defence Force (SANDF) in peace missions in Africa and proposes the direct involvement of the country's soldiers in both military and civilian tasks, from peacekeeping to humanitarian assistance, post-conflict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contains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Review with regard to South Africa's envisaged contribution to regional and continental peace and stability. It is argued that humanitarian assistance and post-conflict reconstruction should not be securitised and that the SANDF should only be tasked with peacekeeping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stability and security in fragile in-conflict and post-conflict settings. The humanitarian work should be left to humanitarian and aid agencies, while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should be left to organisations such as the New Partnership for Africa's Development, continental 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rganisations, and local act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