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非线性控制在磁悬浮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滑模变结构控制原理设计磁悬浮系统非线性控制器,并在磁悬浮球装置上进行了试验,结果证实这种控制器具有完全的鲁棒性、良好的参数适应性,设计方法也有广泛的适用性。悬浮系统的刚度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22.
根据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分析综述了影响电流变效应 (ER效应 )的因素  相似文献   
23.
对4×4轮式两栖车的可升降独立悬架进行了方案选择与具体设计;前悬架采用双横臂式扭杆弹簧带摩擦减振器的可提升悬架,后悬架采用肘内传动式单纵臂导向机构的可提升悬架;并在此基础上用ADAMS软件建立了整车三维实体参数化模型,在该模型下对选择的方案进行了动态仿真研究.最终确定出该悬架方案形式是一种可行方案.在方案验证时,采用了虚拟样机设计技术和动态仿真研究手段,利用轮式整车模型,在ADAMS/View环境下,以操纵稳定性分析为重点,进行了车轮提升、通过性、稳态转向特性、瞬态横摆响应以及回正能力等的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24.
建立了充分考虑液压装置动力学特性的车辆半侧非线性主动悬挂模型,并提出了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与非线性逐步后退法相结合的内外环控制方案。首先根据目标需求在外环设计二次型指标下的最优控制器;然后在内环利用逐步后退法处理因液压装置引入的非线性项。仿真结果表明,使用该设计方案的主动悬挂可以获得比被动悬挂优越的车辆性能。  相似文献   
25.
文中提及的主动悬挂系统是由液压作动器与一个普通弹簧串联后,再与被动阻尼器并联构成,通常又称作慢主动悬挂。通过建立这种主动悬挂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输出反馈控制,对几种不同的反馈方案作了比较研究。并应用SIMULINK语言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主动悬挂模型能较好地提高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6.
对于磁悬浮列车的悬浮控制,如果取悬浮间隙、电磁铁速度以及电流为状态变量进行反馈控制,在实验中控制参数的稳定区间较小,不易寻找控制参数的稳定区间,而且控制参数之间的影响比较严重;采用悬浮间隙、电磁铁速度以及磁通密度作为状态变量进行反馈控制的方法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便于实际的调试工作.仿真结果证明了第二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7.
在1/2车体振动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模糊控制用来对付系统的非线性,神经网络用来辨识路面的变化情况,实时调节模糊控制器的量化因子,使模糊控制器对路面的变化具有自适应能力。仿真和台架实验结果表明,模糊控制器能有效地控制半主动悬架系统,半主动悬架在减少振动,提高乘坐舒适性方面优于传统的被动悬架。  相似文献   
28.
通过实际采样获得路面离散高程序列,在频域内对路面高程进行分析,获得了路面功率谱密度曲线,并作为仿真路面输入。对轮式车辆悬架系统进行线性化分析,并建立了车辆二自由度1/4车主动控制模型。采用线性二次型经典最优控制理论(LQR)对模型进行控制,应用M atlab软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显示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及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9.
以某型高机动越野火箭炮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路面激励,应用多刚体系统动力学和柔性多体动力学的理论,建立该越野火箭炮刚柔耦合模型,研究其行驶垂向动力学特性。考虑了油气弹簧的非线性特性以及轮胎的作用,重点编写了B、C、D级路面的随机路面谱,进行不同车速下的行驶动力学仿真。结果表明,非线性的油气悬架系统能较好地减轻路面的垂向冲击。仿真得到的车炮动态响应特性曲线,为该高机动火箭炮的研制提供了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30.
以磁悬挂天平系统的校准为研究背景 ,介绍了传统的校准关系的线性建模方案 ,针对其存在的缺陷 ,并结合校准实验数据的特点 ,提出了非线性拟合的改进方案 ,该方案借鉴了主成份分析法的合理成分 ,采用三次样条拟合方法建立校准关系 ,获得了令人满意的实际效果 ,最后 ,还定量比较了校准拟合的改进方案和传统的线性建模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