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18篇 |
免费 | 18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84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19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24篇 |
2016年 | 38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38篇 |
2013年 | 50篇 |
2012年 | 45篇 |
2011年 | 44篇 |
2010年 | 25篇 |
2009年 | 51篇 |
2008年 | 37篇 |
2007年 | 42篇 |
2006年 | 46篇 |
2005年 | 40篇 |
2004年 | 35篇 |
2003年 | 36篇 |
2002年 | 31篇 |
2001年 | 28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18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面向大规模网络的入侵检测与预警系统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开展面向大规模网络的入侵检测与预警系统的研究,对于提高我国网络系统的应急响应能力、缓解网络攻击所造成的危害、提高系统的反击能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然后,提出了面向大规模网络的入侵检测与预警系统的体系结构与组成;最后,着重对与本系统研制相关的关键技术与难点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52.
353.
联合仿真试验同时具备实装试验、数学仿真试验和半实物仿真试验的优点,可构建全面逼真的试验环境,其中实时算法和通信技术是关键技术。基于反射内存网技术,进行了复合导引头联合仿真试验总体方案设计,对试验中的时间同步、数据同步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解决了联合仿真试验中各仿真系统协同及实时通信问题,对联合仿真试验的开展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54.
针对移动单摄像机采集的视频序列中的运动多目标,重点研究了基于目标间的相对运动信息和数据关联策略的在线多目标自动跟踪器。利用目标间相对运动模型实现目标轨迹的恢复,减少目标轨迹碎片。运用事件匹配算法改进当前帧的检测响应与过去轨迹的分配,并降低跟踪过程中的目标身份转换次数。实验结果表明:该改进算法较原算法能够对序列中目标跟踪定位得更加精确,减少了轨迹碎片和身份转换次数,在TUD-Campus序列上达到了与国际前沿多目标跟踪算法相当的效果。 相似文献
355.
采用 Bayes 数据融合方法进行目标和诱饵的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目标和诱饵的识别为背景,详细叙述了采用基于Bayes数据融合方法的基本原理、融合模型和识别结果。从识别结果可以看出,这种方法可以达到较高的识别率,是识别目标和诱饵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56.
357.
针对主流方法难以满足多层级实时可视化的需求,提出面向大规模地理矢量线数据的多层级实时可视化技术。建立面向多层级瓦片绘制的自适应可视化模型,设计像元四叉R(pixel quad R, PQR)树空间索引和基于PQR树的自适应可视化算法,分别用于支撑模型的数据组织和可视绘制。在10亿规模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该技术在0.57 s内可计算任一层级上的可视结果,并且计算耗时大幅小于主流方法。当数据规模急剧增长时,该技术在各显示层级上仍具有较好的可视性能,最低可视速率超过100张/s,大幅优于主流方法。该技术在单机条件下即可支撑大规模地理矢量线数据的多层级实时可视化,在空间大数据探索分析领域具备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58.
液体火箭发动机故障检测和诊断中数据挖掘策略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工作特点,提出了应用数据挖掘方法从数据仓库的角度对液体火箭发动机进行故障检测和诊断的策略。对在液体火箭发动机故障检测和诊断的不同问题中可能应用的数据挖掘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分析表明,聚类、分类、关联、时间序列分析和孤立点检测等数据挖掘方法适用于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故障检测和诊断。 相似文献
359.
针对传统数据填补方法难以有效利用标签信息和缺失数据的随机信息的不足,提出面向混合型特征的粒子群优化填补算法.将连续型特征取值建模为高斯分布,均值和标准差作为优化参数.将离散型特征的取值概率作为参数进行优化.使用分类正确率作为优化目标,充分利用标签信息和缺失数据的随机信息.采用4种基于统计的方法和2种基于演化算法的填补方法作为对比,在6个典型的分类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在分类正确率指标上显著优于其他对比算法,同时具有较优的时间开销,能够有效解决混合特征数据缺失的问题. 相似文献
360.
针对城市交通流随机波动性强、数据中含噪声多导致预测精度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和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directional gated recurrent unit,BiGRU)的组合交通流量预测模型,有效地提升了短时交通流预测的精度。模型利用EEMD算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分解,根据分解所得的本征模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分量绘制噪声能量图谱,去除分量中的噪声,并将去噪后的IMF分量作为BiGRU网络的输入进行训练,再将训练所得的结果进行重构加和,得到最终的预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未舍弃含有噪声的IMF分量进行重构的预测结果,相比于参考文献中提出的EMD+LSTM模型、LSTM模型和EEMD+LSTM模型,其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分别优化了42.36%、61.82%和30.95%;舍弃含有噪声的IMF分量后进行重构的预测结果,其平均绝对百分误差相比于将全部IMF分量进行重构优化了56.6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