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4篇
  免费   575篇
  国内免费   17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451.
设计一新颖的光纤环路作为光带通滤波器,它由3dB定向耦合器和光纤光栅构成,并用传输矩阵方法对其输入、输出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表明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带通滤波器,在光通信等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52.
分析了武器装备备件订购决策的目标和常用方法,并运用灰色理论GM(1,1)模型及关联度分析法,提出了在军用备件订购工作中费用目标预测的应用方法,以及提高预测精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453.
RCS包含了目标丰富的信息.分析了空间目标RCS序列产生混沌的机理,并非线性理论中的功率谱法引入空间目标RCS序列的分析中,用重整标度分析法(R/S)分析了空间目标RCS序列的混沌特性,仿真结果表明,与旋转目标相比,三轴稳定目标RCS序列较复杂和不规则,这与实际分析的情况相符合,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54.
在战斗机对地攻击选择武器投放位置以及巡航导弹选择地标点时,必须验证其选择位置的合理性,因此通视性检测是战斗机对地攻击规划的关键技术之一。提出了一种目标通视性检测的建模方法,分析了地形遮蔽盲区构成因素,给出了数字地图处理方法,建立了地形遮蔽盲区计算模型及发现目标概率模型,实现了目标的通视性检测,并进行了仿真验证。该模型为战斗机对地攻击选择武器投放位置和验证导弹地标点选择合理性提高了方法。  相似文献   
455.
针对现有任务分配方法在任务点较多时不易解算,且计算量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的多无人机系统任务分配方法.首先,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得到的隶属度矩阵对任务点进行初始分配;其次,针对基于空间划分聚类可能造成各UAV任务不均衡的问题,设计任务的局部优化调整规则;最后,结合单旅行商问题,利用Tabu Sea...  相似文献   
456.
鉴于新一代机载预警相控阵雷达采用多波束且电子波束灵活可控的特点, 本文提出了一种多波束时域滑窗空时自适应处理方法。理论分析与计算机仿真实验表明, 该方法与现有的几种典型空时二维自适应信号处理 ( S T A P) 方法相比, 具有系统自由度低、低速目标检测性能好、鲁棒性强等优点, 并且实现复杂度较低, 便于工程实现。  相似文献   
457.
分析了武器装备体系建设风险的内涵及特点,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武器装备体系建设风险模型,并运用风险矩阵和网络层次分析法对武器装备体系建设风险模型进行分析,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武器装备体系建设风险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58.
使用蒙特卡罗直接模拟法模拟了300keV氘束流T(d,n)4He中子源发出的中子在球壳屏蔽体介质铁中的输运规律。分析了不同介质厚度的铁对中子的反射性质和吸收性质,这些解释和分析对快中子球壳屏蔽参数的选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59.
一种基于方位时延的水下被动目标运动分析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水下被动目标运动分析系统.以测得的方位序列和到达不同传感器的时间差为基础,建立了状态方程和观测方程,运用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对系统进行了分析.通过蒙特卡罗模拟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此算法具有收敛速度快、精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有着良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60.
Burn‐in is a technique to enhance reliability by eliminating weak items from a population of items having heterogeneous lifetimes. System burn‐in can improve system reliability, but the conditions for system burn‐in to be performed after component burn‐in remain a little understood mathematical challenge. To derive such conditions, we first introduce a general model of heterogeneous system lifetimes, in which the component burn‐in information and assembly problems are related to the prediction of system burn‐in. Many existing system burn‐in models become special cases and two important results are identified. First, heterogeneous system lifetimes can be understood naturally as a consequence of heterogeneous component lifetimes and heterogeneous assembly quality. Second, system burn‐in is effective if assembly quality variation in the components and connections which are arranged in series is greater than a threshold, where the threshold depends on the system structure and component failure rates. © 2003 Wiley Periodicals, Inc.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50: 364–380, 20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