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江安 《指挥控制与仿真》2011,33(3):65-67,76
针对目前对武器装备寿命周期费用估算建模难以实施的情况,以准确预测武器装备寿命周期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装备使用保障费用为出发点,依据装备使用保障费用的特点建立了装备使用保障费用的灰色组合预测模型,指出了用蚁群算法优化组合权系数的不足,并提出了新的优化方法—遗传算法。最后,结合实例验证说明了该模型的预测效果优于蚁群优化的方法,为准确估算武器装备寿命周期费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12.
履带车辆悬挂系统关键部件疲劳寿命预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履带车辆悬挂系统关键部件-扭力轴的疲劳寿命预测技术展开研究,首先利用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建立了悬挂系统多刚体动力学模型, 应用模态集成方法在悬挂多刚体模型中集成扭力轴柔性体,通过添加约束与载荷边界条件,建立悬挂系统刚/柔体耦合模型。通过对典型工况的仿真计算,可以得到扭力轴上每个节点的载荷时间历程与应力时间历程,结合扭力轴的材料特性,并考虑应力集中系数、平均应力修正等各种影响因素,实现悬挂系统扭力轴疲劳寿命的预测。最后将实验结果同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得到了具有工程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213.
本文应用Schmitt-Keim方法对59式-57mm高射炮炮管内壁表面裂纹的疲劳寿命进行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得出计算该炮管各种裂纹疲劳寿命的近似公式。结果表明当内壁具有常见的短而浅的裂纹时,其疲劳寿命大于磨损寿命。  相似文献   
214.
本文根据张开型半椭圆表面裂纹趋于“平衡’,的规律,划分了工程中常见的半椭圆形表面裂纹的种类。通过计算得出曲线。根据初始裂纹的类型,从图中查得疲劳寿命,从而简化了工程实用计算。  相似文献   
215.
本文提出一个具有密度函数 (α>0,β≠0,λ>0,μ≥0)的四参数寿命分布S(α,β,λ,μ),然后证明了它的一些基本性质,据形状参数对(α,β)的不同取值,找出了失效率λ(t)关于时间t的五种变化规律:不变;递减;递增;先增后减;先减后增,并显示出不变失效率是其余四种失效率当(α,β)→(1,1)时的极限。  相似文献   
216.
弹带削光是火炮寿命终结的标志,通过分析弹带削光的过程和机理,建立炮弹在严重磨损炮膛内的运动模型,提出了为延长火炮后期寿命,在进行弹带和身管内膛设计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17.
探讨了费用分析在保障性分析中的作用和实际应用;介绍了在装备研制过程中应用保障性分析所产生的效益.  相似文献   
218.
给出了随机截几场合下步进应力加速寿命试验(步加试验)的统计方法,并讨论了其估计的方差问题.  相似文献   
219.
疲劳累积损伤是一个非稳态能耗过程,可以用遗传算法优化后的3层2 7 1BP神经网络来描述疲劳损伤的非线关系,经仿真验证表明,该神经网络具有较高的精度和泛化能力.通过对材料疲劳损伤临界值和载荷的分散性的分析研究,建立了疲劳失效动态准则,并运用蒙特卡罗随机抽样法对材料疲劳寿命的可靠性进行了仿真验证;对调质45号钢在随机载荷和2级载荷作用下,进行了疲劳寿命可靠性仿真计算,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220.
本文运用"神话———原型"理论从宗教祭祀的角度,探讨了九歌的性质、意义,指出《离骚》的诞生是源自九歌的祭祀仪式,并从此形成"香草美人"原型意象,随文化的传承积淀在集体无意识之中,裹挟着屈原的人格魅力和深沉温馨的原型意象经蒲松龄强烈而丰富的个体意识被激活,于《聊斋志异》中深沉地勃发,并被赋予崭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