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3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游翰霖  陈方舟  成清 《国防科技》2017,38(4):088-093
在常规军力优势相对衰落、经费预算日益缩紧的背景下,美军为维持其军事霸权,提出了旨在实现兵力全球自由投送的第三次抵消战略(Third Offset Strategy)。通过梳理抵消战略的现实背景、历史沿革和战略目的,我们发现如果把第三次抵消战略简单视作美军的军事技术发展战略甚至军事战略,就会陷入片面而幼稚的认识误区。除了防范潜在的技术诱骗和技术突袭,更应该从大国博弈的战略视角出发,全面审视和应对第三次抵消战略对我国的挑战。美军实现国家利益的需求导向、自我变革的决心勇气和创新能力、科技兴军的先进理念和以军为主的军民融合成功经验值得借鉴。要以我为主参与制定未来战争的"游戏规则",做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要深入研究美军作战体系和美国国家战略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攻其所必救",从而化解重大安全挑战,争得新的战略机遇期。  相似文献   
32.
开展空降兵装备发展仿真实验研究,是促进空降兵装备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提出了空降兵装备发展实验研究体系结构,在此基础上,重点对仿真实验研究的技术框架和模型体系的柔性设计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对发展需求论证环境和作战运用研究环境的部署与运行方式进行了阐述,旨在为空降兵装备发展仿真实验研究的顶层设计及具体实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
分析了三轴光纤陀螺组合技术方案的光路和电路结构,设计了一种三轴光纤陀螺时分复用方案,对比了试验样机分时与不分时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34.
需求论证是指挥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环节。本文在DODAF2.0体系结构框架研究基础上,设计了指挥信息系统军事需求论证框架。主要探讨了能力需求、作战需求、服务需求、系统需求、采办需求和技术标准需求的论证过程。最后结合实例论述了指挥信息系统军事需求的分析方法及步骤,为指挥信息系统军事需求论证提供了指导。该研究在指挥信息系统需求工程领域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5.
针对武器装备体系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使命和方法框架(M iss ions and M eans F ram ew ork,MM F)的武器装备体系结构建模方法。MM F模型包含使命的确定、方法的分配和使命完成的评价。采用使命-方法框架对武器装备体系进行组织和描述。在自上而下的规划和决策过程中,实现了使命的确定和方法的分配,以数据要素的形式完成对武器装备体系结构模型的构建。并以"超地平线登陆"作战装备体系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6.
分析了高频雷达射频干扰抑制方案中对目标信号相干积累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天线方向图综合算法,并进一步将其应用到改进的干扰抑制新方案中。新方案兼顾了射频干扰的抑制和目标信号的相干积累。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新方案较大地改善了高频雷达抑制射频干扰的性能。  相似文献   
37.
网络中心战概念及其体系结构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美、英、澳等军事大国在网络中心战领域的研究状况,阐释了制信息权的概念,给出了网络中心战的定义.分析了美军在<2020年联合构想>中确认的核心作战概念,详细阐述了网络中心作战的顶层概念框架及顶层概念到第二层的映射关系.介绍了网格技术,提出了网络中心战网格模型的立体结构和平面结构,最后总结了对这一领域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8.
将软件复用技术应用于装备保障信息系统的开发,采用基于构件/构架的开发方法,加快系统开发速度,提高产品质量,并有利于维护和升级.  相似文献   
39.
建立具有舰载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系统功能的C3I系统是目前和未来C3I系统的首要发展方向.应用HLA仿真技术进行舰载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系统试验仿真,对于增强系统的通用性、灵活性、重用性和互操作性,实现复杂C3I系统集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提出了基于高层体系结构(HLA)的舰载信息融合系统的设计框架,其次阐述了系统设计思想和舰载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仿真系统组成及功能,并针对作战想定背景进行了对象类和交互类的开发,最后给出了联邦仿真流程,实现功能模型和物理模型的建模.  相似文献   
40.
We consider a make‐to‐order production–distribution system with one supplier and one or more customers. A set of orders with due dates needs to be processed by the supplier and delivered to the customers upon completion. The supplier can process one order at a time without preemption. Each customer is at a distinct location and only orders from the same customer can be batched together for delivery. Each delivery shipment has a capacity limit and incurs a distribution cost. The problem is to find a joint schedule of order processing at the supplier and order delivery from the supplier to the customers that optimizes an objective function involving the maximum delivery tardiness and the total distribution cost. We first study the solvability of various cases of the problem by either providing an efficient algorithm or proving the intractability of the problem. We then develop a fast heuristic for the general problem. We show that the heuristic is asymptotically optimal as the number of orders goes to infinity. We als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heuristic computationally by using lower bounds obtained by a column generation approach.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heuristic is capable of generating near optimal solutions quickly. Finally, we study the value of production–distribution integration by comparing our integrated approach with two sequential approaches where scheduling decisions for order processing are made first, followed by order delivery decisions, with no or only partial integration of the two decisions. We show that in many cases, the integrated approach perform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sequential approaches. © 2005 Wiley Periodicals, Inc.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2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