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Many conventional models that characterize the reliability of multicomponent systems are developed on the premise that for a given system, the failures of its components are independent. Although this facilitates mathematical tractability, it may constitute a significant departure from what really takes place. In many real‐world applications, system components exhibit various degrees of interdependencies, which present significant challenges in predicting degradation performance and the remaining lifetimes of the individual components as well as the system at large. We focus on modeling the performance of interdependent components of networked systems that exhibit interactive degradation processes. Specifically, we focus on how the performance level of one component affects the degradation rates of other dependent components. This is achieved by using stochastic models to characterize how degradation‐based sensor signals associated with the components evolve over time. We consider “Continuous‐Type” component interactions that occur continuously over time. This type of degradation interaction exists in many applications, in which interdependencies occur on a continuum. We use a system of stochastic differential equations to capture such “Continuous‐Type” interaction. In addition, we utilize a Bayesian approach to update the proposed model using real‐time sensor signals observed in the field and provide more accurate estimation of component residual lifetimes. © 2014 Wiley Periodicals, Inc.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61: 286–303, 2014  相似文献   
22.
分布交互式视景是飞行模拟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多机单通道(多通道)联网编队飞行的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Mantis的分布交互式视景仿真系统,对视景系统的视景数据库、视景控制程序及网络结构进行了总体设计,构建了一个具有基本仿真功能,并且相对通用的分布式可视化实时视景仿真系统。并对多通道视景的同步、模拟器之间的时空一致性和三维模型简化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与实现。该系统已经应用于实践,实现了直升机模拟器之间在同一环境下的联网飞行,并且取得了预期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23.
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IETM)是实现通信装备保障信息化的关键技术之一。文章简要介绍了IETM的标准和规范、IETM的分类和技术特点,介绍了应用于通信装备保障的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实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4.
可靠性评定是定量评估系统可靠性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对其可靠性进行定量控制的必要手段.某些复杂系统由于研制时间和经费的限制,现场试验样本量极其有限,依赖传统的基于大样本的数理统计方法将难以获得客观结论,因此其可靠性评定一直是工程实践中的技术难题.针对复杂系统可靠性评估和寿命预测时现场样本量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可靠性评定方法.该方法利用平均互信息熵来度量多源验前信息对可靠性评定不确定性减少所起的作用,以此为依据确定多源信息融合权重,并通过融合验前分布进行复杂系统的可靠性评定,从而减少了评定过程中的主观性,增强了评定结论的可信性.最后通过仿真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5.
基于仿真技术规范 HL A,提出一种战术 C3 I系统仿真平台构建方法 ,给出了基于 HL A/ RTI仿真平台的设计方案 ,并对仿真的执行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26.
介绍了数字化装甲营作战仿真实验室的支撑软件组成、结构和功能.军事指挥人员(建模人员)利用支撑软件按照自己的意图,快速制定作战想定,兵力、兵器部署的系统模型,通过系统模型的运行,实现战斗进程的逼真模拟,实施人在环、部分实装在环的装甲兵分队作战指挥对抗演习和实验,完成装甲兵分队的战术和技术训练任务,为装甲兵部队作战理论研究,人员训练,装备作战效能评估,技术保障研究和院校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提供高技术的软件平台,并且快速确定系统模型的可信度指标,为上级机关决策的合理化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27.
DIS 预估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R算法是分布式交互仿真(DIS)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对DR算法的基本思想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研究了DR模型。  相似文献   
28.
GKDCAS是一个基于微型计算机环境,使用C语言设计的一个实用动画制作系统。本文阐述了GKDCAS的软件结构与设计方法,介绍了它的功能,并给出了一个用该系统制作动画的实例。  相似文献   
29.
搜索交互网络中的最短路径是研究网络结构的重要内容,在常见的Dijkstr和Floyd算法中,只能获取一条最短路径.在交互网络上任意节点对之间的最短路径不止一条的情况下,运用Floyd算法对已知加权交互网络的最短路径进行求解,对获得最短路径后的每一个节点对,在其中插入已知交互网络中的其余所有节点,并计算此时的节点对之间的...  相似文献   
30.
为了提高交互加速度补偿算法(IAC)的滤波精度,通过引入一个改进因子自适应地调整过程噪声协方差,给出了一种新的算法.在给定的初始条件下,通过蒙特卡罗仿真,将修正的IAC算法与IAC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修正的交互加速度补偿算法在目标发生机动时具有更好的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