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公安边防信息网络建设的水平是公安边防部队科技强警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 ,公安边防信息网络建设和管理中还存在重建设轻管理 ,信息安全管理控制不够严密及信息网站建设和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必须按照公安部的有关要求 ,认真落实全国边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 ,全面加强信息网络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 ,提高和推进公安边防部队科技强警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62.
近年来,包括商场在内的公众聚集场所的火灾以其多发性和严重性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控制和防范此类火灾的发生,减少其对人民和社会的威胁,对此类场所进行更为准确、高效的火灾风险评估十分必要。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安全评价模型,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确定各因素的权重,并应用所建立的评价模型对某商场进行了实际评估。结果表明此方法具有很好的可行性与高效性。  相似文献   
163.
大型公共场所火灾安全疏散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型公共场所一旦发生火灾,非常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为杜绝类似事故的发生,研究火灾时人员的安全疏散就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工作实际,回顾了人员安全疏散研究的背景和现状,分析了火灾探测和危险的临界条件以及人员安全疏散的时间要求。根据影响安全疏散的各种因素,提出了安全疏散的要求,对于大型公共场所的高层建筑、地下建筑和商场的疏散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4.
消防服务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已越来越凸显其重要地位。依据公共物品理论,在分析消防服务的经济学特性及供给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在我国经济转型条件下有效提供消防服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5.
案例教学符合现代教育思想,满足公安现役部队的教育训练需要,适应公安现役院校的办学模式。应通过规范和加强案例库教学,完善案例库建设,加强资金、器材、技术等保障,进一步在公安现役院校推广使用案例教学。  相似文献   
166.
由于职业性质的特殊性,公安警卫部队青年警官在工作中都承受着一定的心理压力。过度的心理压力不仅影响青年警官个人身心健康,同时也直接影响公安警卫部队的各项建设及警卫任务的圆满完成。分析公安警卫部队青年警官承受的心理压力,研究缓解其压力的途径与对策,对发挥公安警卫部队青年警官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7.
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境内外敌对势力趁机发难,人民内部矛盾被“催化”,经济领域的违法活动凸显,公安机关作为我国的重要维稳力量,应增强维稳意识,提高执法素养;深入推进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强化情报建设、舆论引导和群众工作;坚持科技强警,完善各项维稳预案。以积极的策略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国社会稳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8.
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有5个特点,即间接性、特定性、辐射性、关联性、暴力性.引发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的原因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贫富差距突出,矛盾多发;二是基层公共权力机关公信力下降和利益诉求渠道阻塞;三是法律意识淡薄和社会认同感降低;四是心理匿名感和信息的快速传播.研究应对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9.
随着公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注重学员个性发展已成为公安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公安现役院校学员个性化发展应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管理体制、强化学员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促进学员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0.
加强偏远艰苦地区基层干部队伍稳定性建设,是新世纪公安边防部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工程。当前,偏远艰苦地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中客观存在编实员虚的缺位式、“人”“令”分离的占位式、本土无望的空降式、年龄结构的分化式、人力分布的“极化”式等问题。加强偏远艰苦地区基层干部队伍稳定性建设有赖于从工作时限目标、资历结构目标、文化层次目标和成才动力目标等几个维度构建科学的目标模式。在此基础上,恰当处理相关关系,不断完善组织、政策、监督等方面的保障机制,确保目标模式的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