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针对协同作战中环境影响复杂度高,火力分配不及时、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陆战场协同任务分配方法,构建了多武器-目标任务的数学模型。在该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基于聚类算法与拍卖算法相结合的原理进行优化求解,在两级分配的模式下,可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分配方案。算例表明,所构建协同任务分配模型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得任务分配方案,较好地解决了多武器-目标的协同任务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22.
战场环境复杂多样,各种探测手段层出不穷,空中威胁属性指标种类繁多,增大了指挥员对空中态势威胁分析难度。正确、快速地对空中态势进行威胁分析,将给战场部署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建立基于K-Means聚类算法的空中目标威胁等级聚类模型,通过对空中目标威胁属性特征的数据进行分析,对威胁目标聚类进行深度挖掘,将目标威胁等级问题转化为最优聚类问题。实例分析表明该算法在对威胁目标等级聚类中有效,提高了目标威胁等级聚类的可靠性、精确性。  相似文献   
23.
针对现有弹道导弹目标聚类识别算法中,很少同时考虑目标特征敏感度与模糊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敏感度与模糊度的弹道目标聚类识别算法。该算法通过目标特征类内类间距离,定义目标特征聚类识别敏感度,将两类目标形成的类看成两个圆,利用圆之间的位置关系,定义目标特征聚类识别模糊度,将所定义的特征敏感度与特征模糊度合理组合,作为目标特征对聚类识别好坏的评估因子。仿真实验从特征评估分析和特征组合分析两个方面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4.
本文基于工程车上一箱体类零件的补加工案例设计一种专用夹具。该夹具具有方便快捷,重复定位精度高的特点,解决了此类零件几何精装复杂,加工装夹难度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5.
在火炮俯仰过程中发现了炮身的类摇摆现象,通过对炮身轴线-炮耳轴系统耦合建模,揭示了炮耳轴倾斜度、炮耳轴与炮身轴线不垂直度共同作用对方向偏差的影响规律,并推导出了类摇摆现象发生的条件。指出了单独考虑炮耳轴的倾斜或炮身轴线与炮耳轴的不垂直度都是耦合模型的特例。类摇摆现象的发现有助于合理解释火炮试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耦合模型可为进一步提高身管指向精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6.
针对装备采办中的风险总量控制,提出一种激励方式来提高承包商的积极性。在单目标风险控制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多目标风险控制模型,推导出了激励机制下风险控制的最优合同公式。对激励机制中存在的两类错误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例验证,得出了两类错误对收益的影响,并在成本控制中得到了应用,有效地提高了装备采办的质量和效率,为军方决策者在装备采办中提供了合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7.
仿人智能的核心在于对人脑的深入研究与不断模仿.对仿人智能领域的研究进行了综合评述,并对进一步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首先概述了大脑结构及处理机制研究,大规模突触级别脑结构图问世,推动对脑结构与功能的深入刻画;然后讨论了最新的类脑计算模型和算法研究成果,类脑计算成为通用人工智能的基石,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最后介绍了计算与...  相似文献   
28.
29.
针对舰载机超视距协同交战中对多个敌机目标火力分配优化问题,在建立舰载机超视距协同优势空战态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协同交战火力分配模型及算法.该模型基于舰载机超视距攻击作战规则,通过模糊综合评判专家系统,分析、计算目标威胁度量和效能度量,将打击目标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与聚类算法的反馈相结合,实现快速有效的搜索和寻优求解.仿...  相似文献   
30.
为探究铝—聚四氟乙烯(Al/PTFE)活性材料在炸药爆轰作用下的响应特性,采用JO-8及DHL两种高爆速炸药对活性材料进行了端面及对碰爆轰加载试验。通过转镜式高速扫描相机记录了炸药爆轰波及活性材料激发的响应迹线,并结合理论分析获取了2种爆轰加载方式下活性材料内的冲击波压力值。结果表明:端面爆轰加载下,Al/PTFE活性材料在初始高压约为33.59 GPa的入射冲击波作用下发生剧烈反应,但随着冲击波压力衰减,反应速率迅速降低,表明该活性材料不能发生自持爆轰;对碰爆轰加载下,Al/PTFE活性材料受到持续高压作用,虽然由滑移爆轰加载产生的入射冲击波初始压力仅为15.76 GPa,但冲击波在活性材料的中心处发生汇聚叠加,形成高压集中区,在该区域内发生了“类爆轰”反应,反应速率达到4 mm/μs,但其反应过程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此外,研究还表明,同轴组合装药结构可使活性材料受到炸药爆轰产生的持续强冲击加载,不仅能够显著提升其反应速率,还可避免其反应无法自持的问题,可为相关战斗部装药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