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重大任务,而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正是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重要目标。道德认同是激发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动机,增进道德认同是培养社会成员亲社会行为的根本途径,因而亟须在道德认同视角下深入探讨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机制。当前社会背景下,完善亲社会行为的社会规则认同机制、社会归属认同机制、社会责任认同机制、社会支持暖化机制、社会回报强化机制和社会实践固化机制是针对现存突出问题应做出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42.
亲社会行为具有无私增进他人利益的道德属性.亲社会行为与道德的这种特殊关系,决定了亲社会行为培养离不开道德教育的作用.事实上,道德教育对亲社会行为培养具有诸多正向作用.如道德榜样教育激发亲社会行为模仿,道德知识传授解释亲社会行为的合理性,道德舆论宣传创设亲社会行为的情境氛围等,通过考察这些正向作用,为亲社会行为的伦理培养提供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43.
着眼传统教育与思想品德修养的内在联系,从传统教育要增强激励效果,强化学员思想品德修养动力,传统教育要打牢理论根基,强化学员思想品德修养基础,传统教育要借助行为养成,强化学员思想品德修养效果三个方面,探讨了加强学员思想品德修养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44.
在多元社会背景下,境遇式的道德教育是一种能够切实有效地推动道德学习的道德教育。本文主要通过讨论道德境遇成为道德教育资源的可能性。从而阐述出道德境遇中的人与道德教育中的人具有相通性,道德境遇的真实性契合于道德教育的真实性,道德境遇的生活特征符合道德教育的目的性追求。因为道德境遇的运用有其必要性。道德境遇有利于提升道德教育的生动性,有利于提升道德教育的实践价值,有利于提升道德教育的教育效益。由此我们知道道德境遇运用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要注意的是,道德境遇的运用应立足于情感道德教育来展开,应注重与道德教育情景的融合,应注重道德资源的典型性。  相似文献   
45.
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学校教育受到许多挑战,加上一直以来对学校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被过分放大,使学校面临巨大的压力。实际上,真正的、有效的道德教育需要一个广泛的支持系统。我国需要结合学校、家庭、社区及社会的综合力量,营造"大德育"的环境,建立起道德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46.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西部的小康至关重要。加强道德建设对于推进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言,显得尤为迫切。既体现了西部小康社会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又为其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47.
论闲暇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所掌握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多,闲暇教育也越来越为人重视。其实追溯历史,闲暇教育思想源远流长,梳理前人对闲暇教育的认识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闲暇教育。  相似文献   
48.
孟子是先秦儒家伦理教育思想的重要代表,其伦理教育思想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研究孟子的伦理教育思想对于重新认识新时代伦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充实伦理教育的内容,改进伦理教育的方法,都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49.
德育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在高教管理实践中,应该启发专业课教师的德育意识向科学、健康、积极正确的方面发展,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发挥良好的德育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0.
汤斌教授在《〈孔雀东南飞〉的悲剧与父系社会家庭结构形式的瓦解》中,试图用男权家庭形式解释刘兰芝的悲剧,但由于其脱离了时代历史环境,规避了封建礼教以及作为主体的女性的能动性,致使他所持的几条见解都不能成立。本文拟从历史学、心理学等领域揭示汤斌观点的孤立性和片面性,并从女性主义视角,剖析其形而上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