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4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21.
频标比对器有多档频差倍增值可供选用,选择哪一档测量才能使结果最精确,一直是困扰计量人员的难题。本文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误差的来源,导出了频标比对器频差倍增系数的合理取用标准。  相似文献   
622.
本文提出的KD-PP系统是一种基于编译技术的顺序PROLOG推理系统,该系统的设计为逻辑型程序语言PROLOG的实现提供了硬件支持,因而能高效地执行PROLOG程序。本文从数据表示、存储系统、机器状态和指令系统等方面全面地介绍了顺序PROLOG机KD-PP的系统结构和硬件实现技术。  相似文献   
623.
本文应用个人测试仪的设计原理设计了频率范围为0.001~1000Hz的超低频频率特性测试仪,并给出了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624.
本文研究了弹体旋转角速度测量的机理,采用极化栅网,使弹体的反射信号包含有弹体的旋转角速度信息,并且通过实验予以证明。文中提出了一种旋转角速度测量系统。本文对测量弹体旋转角速度是有一定帮助的。  相似文献   
625.
铁路区间信号系统测试评估平台的研究是为了实现对信号系统的功能、可靠性及安全性的自动测试和评估,并为区间信号系统的研发或维护提供测试手段.铁路区间信号系统信息传输通道,作为铁路区间信号传输的途径,是铁路区间信号系统测试评估平台的重要研究对象,因此,信息传输通道仿真子系统是测试平台的一个关键子系统.针对移频自动闭塞系统信息传输通道的仿真,提出一种新的差分方程建模方法,并进行了仿真实现.  相似文献   
626.
为完全去除中空钢钎杆内孔表面的氧化层和裂纹层的影响,采用深孔扩孔的方式加工钎杆内孔。针对深孔扩孔过程中存在的切屑排出困难、切削温度高、内孔表面加工质量差等问题,利用液压低频振动辅助枪钻对中空钢钎杆进行深孔扩孔,研究振动参数及加工参数对切屑形态、内孔表面质量、切削热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转速为500 r/min、进给量为0.1 mm/r条件下,相对于普通扩孔,液压低频振动扩孔可减小切屑尺寸,减少切屑表面锯齿边缘现象,优化内孔加工表面,减少刀痕和划痕,降低加工温度。且当频率为36.7 Hz、振幅为0.58 mm时,切屑尺寸最小,内孔表面划痕最少,加工温度最低;随着进给量在0.80~0.12 mm/r范围内增大,切屑长度变大,内孔表面的刀痕和划痕增多;转速对切屑长度及内孔表面形貌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27.
在建立卫星导航系统星座自主守时时间基准时,必须消除星载原子钟钟差数据中包含的周期性波动,以免将其引入系统时间。针对这一问题,基于国际卫星导航服务组织(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 IGS)提供的北斗系统星载原子钟钟差产品,提出了一种基于频谱分析的星载原子钟周期性波动校正方法。通过比较校正前后钟差数据的频率稳定度性能差异,确认该方法能够消除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钟差数据周期性波动。北斗系统各类卫星星载原子钟的性能在校正后都得到了提升。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星载原子钟的万秒频率稳定度提升50%左右,中轨道地球卫星星载原子钟的万秒频率稳定度提升23%左右,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星载原子钟的万秒频率稳定度提升15%左右。经过校正,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系统中的星载原子钟普遍达到了地面站铯钟的频率稳定度性能,为完全基于星载原子钟的星座自主守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28.
石亮 《国防科技》2021,42(4):26-31
当前,无人作战系统在大规模、高烈度、高科技体系对抗中的安全防护能力尚显不足,需从多方面加以提升。本文首先从自然环境、协同运用、综合对抗以及自主权限给无人系统带来的安全风险为出发点,深入分析了无人系统的安全防护需求;其次,根据需求,总结了无人系统安全防护的目标,并分别从提升无人系统环境适应性能、降低无人系统可探测概率、强化无人系统抗毁伤能力、夯实无人系统自主作战安全性设计等四方面详述了无人系统可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再次,利用体系防护资源,结合无人平台和载荷的防护基础,提出了内外一体的、控制与防护分离的协同安全架构;最后,对无人系统安全防护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29.
数据中心作为支撑装备保障指挥、管理、维修、供应及训练等业务运行的重要基础,是数据交换的枢纽和各级数据的总汇,也是信息服务的中心,对深化装备保障信息需求、实现保障信息有效管理和强化保障信息综合应用至关重要。本文面向装备保障数据中心建设需求,分析了装备保障数据中心的内涵及其在数据汇聚存储、数据共享交换、保障决策支持及综合信息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从总体架构、物理结构和数据结构三个方面开展了数据中心体系结构设计;同时,立足装备保障数据中心建设与应用,针对应该重点把握的数据标准规范建设、配套数据采集手段、加强安全保密建设、完善运维管理体系及建立专业分析团队等问题进行了阐述。研究成果可为实际开展装备保障数据中心建设提供 参考。  相似文献   
630.
仿真引擎作为仿真系统的核心,是HLA仿真联邦中的特殊联邦成员。论述了基于实体、成员和引擎的层次式仿真调度概念结构,及其采用的基于时间序和事件序的仿真调度方案,将作战实体的时间推进和交战处理都归入仿真引擎,确保了全局时间统一性、实体同步性和交战事件的有序性,而且各种参量的设置灵活,便于控制。介绍了仿真引擎成员的设计与实现。该引擎成员在某指挥自动化作战效能仿真与评估系统中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