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本文以试验台冷态试验为基础,以实际喷油器为对象,通过大量试验资料对阿勃拉莫维奇理论公式的误差分布与误差原因进行了分析。从大量试验资料中归纳出一个决定流量系数比值μ/μ_A变化规律的组合几何尺寸Z_w,而判别式R_z/R_(Qd)(?)d_p更进一步揭示了它与μ_z/μ_A1.0之间的内在联系。文章还详细分析了雾化片中的流动阻力及其决定因素,最后以充分的数据找到并论证了理论公式产生误差的真正原因在于雾化片本身的几何特性数A,由此提出了减小设计误差的方法——雾化片几何尺寸的最佳流动组合。  相似文献   
372.
为了开发分布式系统中的计算资源,我们设计了一个基于面向对象大粒度数据流模型的并行C++系统OOCPCS.该系统的底层计算模型是面向对象范式和数据流模型的结合体。它将状态对象引入到数据流模型中,并且支持面向对象的特性。本文讨论了此模型在OOCPCS系统中的实现;并行化编译器;POC程序设计语言;面向对象网络文件I/O和虚拟OOLGDFM机  相似文献   
373.
本文对四种类型的气氢/液氧/煤油三组元喷嘴进行了混合特性试验, 研究了内喷嘴的缩进长度对同轴离心外混式喷嘴混合特性的影响, 对比了相同的三组元工况下各喷嘴的混合特性, 分析了喷嘴结构对混合特性的影响, 进行了单喷嘴和三喷嘴的混合特性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 在相同的三组元工况下, 同轴直流式喷嘴的流强分布跨度比同轴离心式喷嘴小。所得结论对三组元喷嘴和气液同轴式喷嘴的优化设计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74.
本文描述了在南航NH-1风洞中,对NACA0012翼型绕其1/4弦长处轴作俯仰正弦振动时,跨音速非定常压力测量的实验。实验目的在于研究在跨音速风洞中二元翼型非定常压力实验中的技术问题,包括实验装置的设计,数据采集和处理等,并初步研究了M数、攻角、振幅等参数对非定常压力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75.
本文就改善热式流量传感器的响应特性问题进行了理论与实验研究,指出了模拟电路补偿方法所存在的不足,论述了热式流量传感器的辨识与实验方法,提出了用数字补偿提高其响应速度的方法。研究表明,这种方法是很有效的。  相似文献   
376.
激励器结构参数对合成射流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设计高性能的合成射流激励器,实验采用热线风速仪测量激励器出口的流动速度,对不同大小激励器、不同出口形状激励器、单 双膜激励器以及金属振动膜处于不同装配受压状态下的激励器分别进行了试验。实验结果显示:激励器的结构决定了合成射流激励器的性能;激励器出口射流平均速度除了与激励器大小、出口面积有关外,还与出口形状有关,采用方孔 矩形孔形式的开口有利于建立较强的合成射流;双膜与单膜工作相比,合成射流最大速度基本上是成两倍关系;金属振动膜的安装形式(受压状态)不影响合成射流随频率的变化规律,但对合成射流速度影响很大,当激励器振动膜处于螺栓拧紧受压状态时,与振动膜不受压状态相比,合成射流出口速度几乎下降了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377.
软件测试系统的研制是现阶段软件测试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首先针对C/C 语言常见数组越界错误类型进行了分析,介绍了软件测试的一些基本概念,而后给出了软件测试系统设计,对系统设计的各个阶段进行了说明,并且给出了一种错误类型检查的算法设计,它在软件测试检测中具有通用性和代表性,最后给出了软件测试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378.
为完全去除中空钢钎杆内孔表面的氧化层和裂纹层的影响,采用深孔扩孔的方式加工钎杆内孔。针对深孔扩孔过程中存在的切屑排出困难、切削温度高、内孔表面加工质量差等问题,利用液压低频振动辅助枪钻对中空钢钎杆进行深孔扩孔,研究振动参数及加工参数对切屑形态、内孔表面质量、切削热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转速为500 r/min、进给量为0.1 mm/r条件下,相对于普通扩孔,液压低频振动扩孔可减小切屑尺寸,减少切屑表面锯齿边缘现象,优化内孔加工表面,减少刀痕和划痕,降低加工温度。且当频率为36.7 Hz、振幅为0.58 mm时,切屑尺寸最小,内孔表面划痕最少,加工温度最低;随着进给量在0.80~0.12 mm/r范围内增大,切屑长度变大,内孔表面的刀痕和划痕增多;转速对切屑长度及内孔表面形貌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79.
This paper studies the four-engine liquid rocket flow field during the launching phase. Using three-dimensional compressible Navier-Stokes equations and two-equation realizable k-epsilon turbulence model, an impact model is established and flow fields of plume impinging on the two different shapes of flame deflectors, including wedge-shaped flame deflector and cone-shaped flame deflector, are calcu-lated. The finite-rate chemical kinetics is used to track chemical reaction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afterburning mainly occurs in the mixed layer. And the region of peak pressure occurs directly under the rocket nozzle, which is the result of the direct impact of exhaust plume. Compared with the wedge-shaped flame deflector, the cone-shaped flame deflector has great performance on guiding exhaust gas. The wedge-shaped and cone-shaped flame deflectors guide the supersonic exhaust plume away from the impingement point with two directions and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respectively. The maximum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on the wedge-shaped flame deflector surface are 37.2% and 9.9% higher than those for the cone-shaped flame deflector. The results provide engineering guidance and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for design in flame deflector of the launch platforms.  相似文献   
380.
The simulation of the artillery interior and intermediate ballistics problem i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a gas dynamics device, muzzle brake, on the muzzle hazard phenomena, such as flash and blast waves. The correlation of the chemical reaction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uzzle flow field is analyzed by the simulation for a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econdary combustion phenom-enon of the muzzle flow. The novel structure of muzzle flow caused by the muzzle brake is presented by the simultaneous solution of the interior ballistics model and multi-species Navier-Stokes equations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the muzzle brake structure on the chemical reactions. The secondary combustion of the muzzle flow due to the oxygen-supplement chemical reactions is obtained by the chemical reaction kinetic model. The interaction of the blast waves released from the muzzle brake is illustrated in detail and the mechanism of the formation of muzzle flash is analyzed. This resear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studies on the suppression of the muzzle flas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