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重大灾害之后的及时救援是减少损失的关键,建立并分析重大灾害救援系统结构模型十分必要。针对重大灾害普遍特点,借鉴美国国防部体系结构框架V2?0( Department of Defense Architecture Framework, DoDAF V2?0)思想,采用基于活动( Activity?Based Methodology, ABM)的建模方法,建立了典型的重大灾害救援系统模型;利用体系结构工具System Architect( SA)绘制多种DoDAF视图。从多个视角下对该系统阐述和分析,为仿真活动以及任务执行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2.
经济的集约型发展使得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为丰富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强化其个性和特色、增强与地方经济的联系,高等教育的发展不断提升区域化,即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目标和指导,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对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推动作用。本文分析了新疆区域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及经济结构的发展现状,找出二者对接过程中存在的矛盾,提出适应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的高校专业结构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33.
李兵 《国防科技》2020,41(3):19-24,66
突发重大疫情后,科学的风险管理方法可为有效规避和控制风险提供有力支撑。在突发重大疫情风险管理中,风险识别是基础,风险评估是核心,风险控制是目的。本文系统梳理与分析了风险管理中的常用方法,包括风险识别中的现场勘查法、事故树分析法、过程回溯法、专家认证法和案例分析法等5种方法,风险评估中的风险坐标图法、关键风险指标法、蒙特卡罗法、因果关系法和综合评价法等5种方法,以及风险控制决策中的成本收益决策法、决策树法和损失期望值决策法等3种方法,并对每种方法如何在此次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突发重大疫情中实践应用进行了举例说明,可为今后在应对突发重大疫情时进行科学风险识别、有效风险评估和精准风险控制决策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4.
结合典型应急救援实战案例,明确当前影响应急救援体系效率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应急救援作战效能的分析,寻找应急救援体系的短板环节,并提出了以消防部队为核心枢纽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5.
武警学院研究生教育已开办六年,分析六年来研究生教育的基本情况、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对于今后一个时期的研究生教育具有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6.
张桦  陈曦  高铁路 《国防科技》2021,42(4):64-68
美国国防采办系统是世界上最为庞大、复杂、严谨、运转稳定的采办系统,为维持美国的强大军事优势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为了确保军事技术优势的可持续发展,美国的国防采办系统在国防战略牵引下,也一直处于不断调整完善之中,并且有不断加速的趋势。2020年,美国国防部总结各项采办改革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对国防部指令5000.01《国防采办系统》进行了重大变革调整。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此次变革的背景;其次,从政策和职能两个方面分析了变革的内容,探究国防采办政策的新变化与新思路,管窥国防采办系统的发展动向;最后,在上述研究基础上,从法规政策、新科技运用等四个方面提出几点启示,以期为军队装备采购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7.
What do UK policymakers mean when they say that Britain’s strategic environment is returning to “multipolarity”? In realist international theory, polarity is a specific causal concept; the number of powers capable of balancing even the most capable other state(s) i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poles”) is taken to determine the system’s stability. Does the post-2017 appearance of polarity references in British security policy documents therefore reflect some unexpected UK renaissance of realist thought? Or is something else going on, as recent work by Ben Zala suggests? This article will demonstrate that, while UK official usage of the “multip–” word has indeed flourished recently, the term is actually being used in a more elastic, less bounded way than realism prescribes in order to generate other kinds of political effect. Specifically, “polarity” (and its “multi-” prefix) is used to characterise the behaviour of those major states that oppose Western-preferred international order, to elide Britain’s own relative power/status tensions, and to capture an expansive laundry-list of perceived international dangers. The article then discusses five ways in which a shift in polarity could negatively affect Britain; important consequences that merit preparatory contemplation, yet that an imprecise, catch-all understanding of “multipolarity” too readily obsc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