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激光制导航空炸弹攻击区仿真计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某型激光制导航空炸弹,进行了典型条件下的攻击区仿真计算,得出了几点结论。研究的方法和结论,可供研究激光制导武器参考,为进一步研究其它条件下投放激光制导武器的攻击区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2.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olitical utility of US drone strikes theoretically and deductively. Placing strikes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 theorized political functions of force and considering how they fit into two grand strategies, restraint and selective engagement, I argue that these strikes buy the United States relatively little in the way of political effects assuring its own security because the terrorism threat they are intended to combat is a limited one within the skein of US global interests. Furthermore, their contribution to counter-terrorism efforts is likely to diminish with the adoption of armed drones by non-state actors. Drone strikes can, however, provide leverage over recalcitrant US client states while reassuring liberal partners and giving them some leverage over US choices. In addition, within the counter-terrorism sphere, drone strikes are less likely to inflame popular opinion than are alternative uses of force. This analysis contributes to an increasingly rigorous examination of the strikes’ role in US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  相似文献   
143.
无人机的安全性能特别是防相撞能力是影响无人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无人机感知避让技术是防止无人机发生相撞事故的重要保证。为了解和发展无人机感知避让技术,从无人机空中态势感知、飞行冲突预测和飞行冲突解脱3个方面对当前感知避让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介绍,探讨了无人机防相撞工作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4.
贾高伟  侯中喜 《国防科技》2017,38(6):057-059
近几年来,以"忠诚僚机"作战模式为主要代表的有/无人机协同作战被日益关注,并成为未来第六代穿透型空中作战的发展趋势之一。文章简介了有/无人机协同作战的内涵,并以美军为主要对象,分析其在有/无人机协同作战方面的主要进展,梳理有/无人机协同作战的关键技术。对我国相关技术和装备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5.
在对某水下无约束航行体进行有限元静力分析的时候,由于无法限定结构的自由度而使刚度矩阵奇异,从而导致求解失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用强迫约束法和准静态法(惯性释放)对此航行体进行了有限元静力对比计算,结果表明:用强迫约束法对水下航行体进行静力分析时,在施加强迫约束的部位出现了严重的应力集中现象,应力最大值为1.25×106Pa,应力集中使得整个结构的应力分布与实验数据相差较大,可认为计算结果错误;采用惯性释放法对其进行静力分析时,应力最大值为3.27×105Pa,整个结构的应力分布合理,与实验数据一致,计算结果正确。  相似文献   
146.
李响  邢清华  夏璐 《现代防御技术》2012,40(4):98-102,107
针对多无人机执行对地攻击作战任务的背景,建立了编队对地攻击模型,提出了基于正交实验设计的编队配系优化方法。在考虑多机协同作战因素下,构建了编队目标分配的基本模型;以探测、识别和杀伤为基本过程,构建了攻击过程模型;以空袭方付出代价、防空方毁伤程度和作战效率为依据,构建了目标函数模型,分析了模型中中间变量与目标函数之间的关系;利用正交实验设计原理,研究了编队配系优劣的评价方法。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在已有的资源约束条件下,给出编队的最优配系方案。  相似文献   
147.
针对现代海战中突袭目标的特点,给出了舰载预警直升机在编队对空预警中的作战使用原则,在分析舰载预警直升机空间几何关系的基础之上建立了巡逻线长度模型,通过仿真计算了模型中各个参数对巡逻线长度的影响。为舰艇编队预警探测以及指挥决策提供了较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8.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空中目标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干扰条件下,雷达难以对空中目标准确定位。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当多基雷达接收站在空间随机分布时,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解决根据到达时间差对空中目标定位中遇到的非线性最优化问题。所建算法首先初始化一个随机粒子群,然后根据适应度值更新粒子速度和位置,通过迭代搜索最佳坐标。仿真结果表明,在参数设定合理的情况下,该算法性能稳定,能找到逼近全局最优点的解。  相似文献   
149.
舰艇编队对空中目标的威胁程度判断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舰艇编队对空防御的要求,综合考虑了目标运动状态和历史战术动作,将目标攻击企图和攻击达成概率纳入目标威胁判断之中,建立了空中运动目标实时威胁程度判断模型,为编队防空作战火力组织提供了基本依据。该模型解决了传统静态威胁判断模型存在的一些问题,模型的仿真结果符合一般战术推理和经验判断,能较好地描述空中目标威胁程度的变化,可以为编队防空指挥自动化决策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0.
为了对装甲车辆的动力装置进行有效地评价,采用反映其战术技术效能水平的评价指标,应用加权平均的评价方法对俄军典型装甲车辆的动力装置进行了综合评估,其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对未来我军装甲车辆的论证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