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9篇
  免费   405篇
  国内免费   11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消防控制室是建(构)筑物消防设施的控制、指挥、调度枢纽,是消防设施核心中的核心,直接决定能否尽早发现火灾、全面控制火灾、成功扑救火灾、组织迅速疏散。从设计、施工、使用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消防控制室存在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以期科学、安全、合理地发挥消防控制室的各项功能。  相似文献   
162.
宽带ISAR雷达能够从目标回波中计算得出众多目标特征,对ISAR雷达的干扰信号必须高逼真地模拟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和运动特性。从弹头目标电磁散射机理出发,分析了干扰信号生成流程,提出二维成像干扰的实现方案。针对虚假目标特性模拟问题,提出基于一维距离像模板合成欺骗干扰信号的算法。算法采用距离像模板与实际宽带ISAR信号的卷积调制处理,生成的干扰信号能较好地反映目标的电磁特性。通过多个脉冲的模拟,生成的干扰信号也能够准确反映目标的运动特性。仿真实验对暗室测量数据和HRRP模板数据进行成像效果对比,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该算法对二维成像干扰机的工程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3.
针对预测-校正制导方法计算量大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预测-校正法和标准轨道法的组合制导方法。在一次再入段采用预测-校正法提高制导方法的鲁棒性能,在二次再入段采用标准轨道法减少计算量。该组合制导方法通过利用标准轨道信息,减少了预测时间;通过设计指令快速迭代算法,减少了迭代次数;并根据飞船二次再入点处的实际状态,修正标准指令剖面,提高二次再入制导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组合制导方法能大幅减少预测时间,提高校正速度,并具有较高的鲁棒性和精度。  相似文献   
164.
针对不同干涉基线约束下的最优Halo轨道编队构型设计方法展开研究。以Richardson关于Halo轨道的三阶近似解析解为基础建立同一轨道上两航天器编队的相对运动学模型;以平动点为质心的旋转坐标系为基准构造与编队主航天器和观测目标相关的旋转坐标系,并在此坐标系中给出不同于二体问题的干涉基线计算方法;以满足基线约束下观测时间最长为目标给出最优编队构型设计方法。最后,以绕日-地L2点的Halo轨道为例对上述编队构型设计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165.
为解决某型防暴发射器身管设计不合理导致有效射程短的问题,以仿真设计的方法,运用Matlab计算软件对其进行了内弹道模拟仿真,获得了不同身管长度下该防暴发射器的膛压和速度曲线,确定了最优身管长度。然后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延长身管后的模型进行了强度校核。仿真结果和实弹数据表明:防暴发射器身管长度设计合理,有效提高了其实际射程和作战效能,研究工作优化了防暴发射器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6.
分析了导弹伺服测试系统组成及功能,采用UML静态建模技术构建了导弹伺服测试系统设计的需求描述模型,运用动态建模方法建立了系统结构模型和行为模型,并以上述模型为基础,设计了导弹伺服测试系统通用软硬件结构。该方法优化了导弹伺服测试系统共性设计,并创建了特性模型架构和特化接口,有效提高了系统的设计效率和开发质量。  相似文献   
167.
根据弹目相对运动关系及导弹系统模型,建立了导弹俯仰通道制导控制一体化模型。利用反馈线性化方法将该模型转化成为可控线性系统,基于自适应反演控制方法设计了控制器对转换后的系统进行控制。仿真结果表明,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能够有效减小导弹脱靶量,缩短导弹系统响应时间。  相似文献   
168.
为实现弹头中段机动后的显式制导,进行了虚拟目标修正研究。通过在建立最大弹道包络面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穿越弹道横截面的虚拟目标修正方法,基于弹道包络横截面的大机动弹道虚拟目标计算方法,建立虚拟目标计算模型。通过仿真获得了大机动弹道对应的虚拟目标,通过显式制导方法验证了其具有较好的制导精度,此方法为工程应用和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9.
When facing high levels of overstock inventories, firms often push their salesforce to work harder than usual to attract more demand, and one way to achieve that is to offer attractive incentives. However, most research on the optimal design of salesforce incentives ignores this dependency and assumes that operational decisions of production/inventory management are separable from design of salesforce incentives. We investigate this dependency in the problem of joint salesforce incentive design and inventory/production control. We develop a dynamic Principal‐Agent model with both Moral Hazard and Adverse Selection in which the principal is strategic and risk‐neutral but the agent is myopic and risk‐averse. We find the optimal joint incentive design and inventory control strategy, and demonstrate the impact of operational decisions on the design of a compensation package. The optimal strategy is characterized by a menu of inventory‐dependent salesforce compensation contracts. We show that the optimal compensation package depends highly on the operational decisions; when inventory levels are high, (a) the firm offers a more attractive contract and (b) the contract is effective in inducing the salesforce to work harder than usual. In contrast, when inventory levels are low, the firm can offer a less attractive compensation package, but still expect the salesforce to work hard enough. In addition, we show that although the inventory/production management and the design of salesforce compensation package are highly correlated,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through contract design allows the firm to implement traditional inventory control policies: a market‐based state‐dependent policy (with a constant base‐stock level when the inventory is low) that makes use of the extracted market condition from the agent is optimal. This work appears to be the first article on operations that addresses the important interplay between inventory/production control and salesforce compensation decisions in a dynamic setting. Our findings shed light on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these two significant aspects for the successful operation of a firm. © 2014 Wiley Periodicals, Inc.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61: 320–340, 2014  相似文献   
1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