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1篇
  免费   486篇
  国内免费   35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219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226篇
  2005年   208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91.
分析了坦克火控系统的误差源,并以误差分析问题为背景,设计并实现了一个仿真平台,并将其应用于火控系统设计过程中,为精度分配算法提供支持.仿真系统应用火控系统的基本数学模型,通过模拟实际射击来获得火控系统输入误差与输出误差的传递关系,以此分析各误差源对系统精度影响的敏感程度,帮助设计者选择影响较为显著的误差源来进行修正,从而获得较高的系统精度.  相似文献   
892.
介绍了基于数据库的电子对抗作战效能分析系统设计的基本思路.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指挥员可根据不同需要添加或删减模块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同时,系统采用了双缓冲读取数据机制,很好地解决了仿真推演所需数据量大与电子对抗作战态势实时显示之间的矛盾,将无形的电磁态势以形象直观的形式显现出来,有助于指挥员加深对电子对抗这种作战手段的理解、战术的运用以及辅助作出正确的决策.  相似文献   
893.
综合航电显控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讨论了航空电子综合化仿真系统中显控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主要探讨了此仿真系统的系统设计、系统管理、软件开发,以及整个系统的总线信息流管理.仿真系统的设计是采用某型飞机的总线拓朴结构,将各个子系统连接起来,以达到综合显示、综合处理、综合控制、数据综合传输、资源共享的目的.  相似文献   
894.
镜像是提高数据可用性的流行方法。借鉴RAID的方法,在算法一级实现数据的冗余分布,提出基于镜像的高可用数据对象布局算法。在数据对象和存储节点失效时,利用冗余数据重构数据对象和存储节点,有效保证存储系统的高可用性。采用马尔可夫激励模型对存储系统进行定量的可用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95.
为了对系统仿真技术有一个总体认识,采用归纳和分析的方法,对系统仿真技术的体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96.
舰船液压系统的低频脉动伴随流体沿管路传递,产生结构振动的线谱。针对难以通过被动式衰减的低频脉动,设计旁支式次级源,进行有源衰减的研究。所设计的旁支式次级源采用压电陶瓷驱动,结构紧凑且增加了放大结构,从而提高了响应特性。搭建液压管路的有源控制系统,采用FxLMS自适应算法,进行多线谱脉动的控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旁支式次级源能够对多线谱低频脉动进行有效衰减,减小随流体传递的振动能量,且对原液压系统工作性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897.
作战试验部队是试验鉴定力量体系的重要支撑,是完成装备作战试验的直接载体。美国在装备试验与鉴定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陆军实行试验与鉴定的一体化管理,具有独立的作战试验鉴定部门,没有编设专业化的作战试验部队,试验任务主要根据装备的特性选取未来典型用户的作战部队在真实对抗环境中完成。作战试验部队主要参加作战评估、初始作战试验与评价以及后续作战试验与评价三个阶段的作战试验,在一体化试验小组的协调下,依托靶场完成试验训练任务。本文主要通过对美国陆军试验部队的研究,分析了美国陆军作战试验与鉴定发展概况,重点研究了作战试验部队管理体系,并从整个试验与鉴定系统归纳总结作战试验部队管理及相关工作的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898.
International concern over nuclear terrorism has grown during the past few decades. This has driven a broad spectrum of efforts to strengthen nuclear security globally, including the widespread adoption of radiation-detection technology for border monitoring. Detection systems are now deployed at strategic locations for the purported purpose of detecting and deterring the smuggling of nuclear and radioactive materials. However, despite considerable investment in this area, few studies have examined how these programs are implemented or the operational challenges they face on a day-to-day basis. This article seeks to address this with a focus on radiation-detection efforts at maritime facilities. Utilizing practitioner interviews and a survey, this article identifies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planning and use of these systems in this fast-moving environment. The results clearly demonstrate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se systems varies significantly across different n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contexts, resulting in a fragmented global nuclear-detection architecture, which arguably undermines efforts to detect trafficked nuclear-threat materials. Greater consideration should therefore be given to developing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nd guidance, designing and adopting tools to support key parts of the alarm assessment process, and broader sharing of good practice.  相似文献   
899.
We consider the classical problem of whether certain classes of lifetime distributions are preserved under the formation of coherent systems. Under the assumption of independent and identically distributed (i.i.d.) component lifetimes, we consider the NBUE (new better than used in expectation) and NWUE (new worse than used in expectation) classes. First,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a coherent system to preserve the NBUE class is given. Sufficient conditions are then obtained for systems satisfying this necessary condition. The sufficient conditions are satisfied for a collection of systems which includes all parallel systems, but the collection is shown to be strictly larger. We also prove that no coherent system preserves the NWUE class. As byproducts of our study, we obtain the following results for the case of i.i.d. component lifetimes: (a) the DFR (decreasing failure rate) class is preserved by no coherent systems other than series systems, and (b) the IMRL (increasing mean residual life) class is not preserved by any coherent systems. Generalizations to the case of dependent component lifetimes are briefly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00.
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近年来获得了广泛关注,本文提出一种以基于火箭发动机和双燃烧室冲压发动机的多模态火箭-双燃烧室冲压组合循环发动机作为飞行器的动力系统,并进行了性能分析研究。该飞行器在海拔10 km左右高度以0.8马赫的速度投放,在重力和发动机推力的联合作用下,能够在海拔5~8 km处加速到2马赫;然后加速爬升进入临近空间,发动机工作在引射亚燃或者双燃烧室亚燃模态下。可以根据实际选择高推重比、较低推进剂比冲效率的引射亚燃模态,或是较低推重比、高推进剂比冲效率的双燃烧室亚燃模态。最终飞行器加速到6马赫(26 km),进入双燃室超燃模态。针对空中发射模式和地面发射模式进行了轨道优化,仿真结果表明:在加速爬升到6马赫(26 km)的过程中,空中发射模式相比较地面发射模式可以节省37%的推进剂;空中发射模式存在一个负的最优初始飞行角度使得剩余质量与初始质量的比值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