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6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8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信息化使战争的节奏加快,如何满足快节奏战争对装备的需求,无疑是军事保障领域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供应链思想被引入军事物资保障系统后,已在多个领域发挥了显著的效用.建立装备供应链网络对提升远海作战装备供应能力既有现实意义又是可行的,这是因为:一方面信息化条件下远海作战需要更有效率的装备供应体系,另一方面企业供应链为装备供应链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模式.本文通过对远海作战装备供应链目标和特征的分析,参照企业供应链和美军海上供应链建设的情况,建立了远海作战装备供应链网络,并对供应链流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912.
由于战时存在一些不可确定、非可知和随机模糊因素,应用传统的数学方法或模型难以对油料装备战时维修力量配置问题进行准确描述或求解。以战时油料装备定点维修系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油料装备战时维修力量优化配置模型,在忽略随机因素影响的前提下利用常规数学方法计算得到一个维修组配置的初始方案。通过选用Delphi 7.0软件对其进行模拟优化分析,确定了战时随机条件下油料装备维修组配置的最佳数量,解决了战时维修力量配置不精确、不合理问题,从而在确保战时油料装备维修保障需要的同时避免了资源闲置与浪费。  相似文献   
913.
不同环境条件油气爆炸极限测试模拟实验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不同环境条件油气爆炸极限测试的特殊需要,研制了相应的测试实验台架和关键参数测试系统。对标准20L球形爆炸装置进行了改进,使之适用于不同环境条件油气爆炸极限的测定与分析,设计并构建了能够配制不同浓度油气的油气雾化循环配气系统、瞬态压力测试单元、温湿度测试单元和气体组分测试单元等。实验验证与分析结果表明:该模拟实验系统能够满足不同环境条件油气爆炸极限测试分析的需要,也可供其他相似可燃气体(液体蒸气)测试使用。  相似文献   
914.
为确保大型橡胶容器的运输适航性,依据中国民用航空局对运输类飞机的应急着陆过载要求,开展着陆冲击试验系统设计。通过冲击平台仿真设计与校核、波形发生器仿真设计、摆锤系统与导向机构设计,构建了着陆冲击试验系统,有效负载约达20 t,最大冲击载荷达到400 t。选取大型橡胶容器作为典型空运物资进行应急着陆实装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冲击波形均近似为三角波,与仿真曲线波形相似,过载峰值分别为侧向1.54g、航向3.06g、9.02g、16.20g,与目标峰值最大相对误差小于3%,峰值对应时间大于50 ms,试验系统符合设计要求。该试验系统可用于空运平台的研制,对于确保飞行安全、降低研制风险、提高空运适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15.
船舶领域的FPGA软件测试严重滞后于应用增长的速度,部分型号甚至未将其纳入测试范畴。在研制过程中,由FPGA故障导致的修改调试已成为影响进度和增加成本的瓶颈。因此,针对FGPA软件特点及其测试的现状,对其测试过程、测试模型和过程管理进行研究,并给出完整的过程管理体系。通过采用规范化、有序化、系统化、面向工程的、面向任务的文档及配套管理手段进行正确引导、组织和实施测试活动,持续改进测试流程中各个阶段工作质量和效用,及早及时地发现和关闭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提高设计和测试的沟通效率,最终保证FPGA产品的质量,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16.
靶场光测图像实时判读系统设计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靶场光学测量图像实时判读的若干关键技术,并据此设计实现了一套实时判读解算系统。目标自动捕获、跟踪和判读特征高精度定位是实时判读的难点问题,分别采用了形状相似度分析、在线区域跟踪学习、迭代轮廓匹配定位多判读点等技术;在此基础上,根据实时处理的时效性要求高、可并行程度强以及流程时序严格等特点,采纳分布式架构融合业务流程管理的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模式,实现了数据与流程的集中管理、多站图像并行判读、数据驱动的解算方法自动选择与友好的用户界面。以航空靶场空中发射试验任务为例,通过实验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和时效性。该系统可扩展应用于各类靶场试验,满足用户实时获取并分析武器试验数据的需求。  相似文献   
917.
针对团装备保障层次设置模式优选时缺乏定量分析的问题,运用信息熵理论,建立了相应拓扑结构的时效和质量结构熵模型,尝试对团装备保障层次设置的组织结构有序度进行客观评价,为团装备保障层次设置模式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18.
针对悬浮式深弹反鱼雷武器系统的组成及使用特点,提出了对该系统作战效能进行试验评估的基本思路,并依据WSEIAC方法基本原理,构建了定量评估该系统作战效能的基本模型,又通过分析模型中各参数的物理含义及其与系统战术技术指标和使用性能指标间的关系,得出了利用试验鉴定中获取的数据评估系统作战效能的工程化模型。以此为对该武器系统的作战效能进行试验评估探索一种便捷方法。  相似文献   
919.
论述了保障效能及其评估的内涵,按照能力-性能-特性的思路,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装备保障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给出了定量定性指标构建效用函数的方法,建立出装备保障效能评估的数学模型,并应用具体实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20.
智能理论在BIT设计与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近20年来机内测试(BIT)技术从理论到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已成为提高产品测试性和诊断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概述了BIT技术的特点,分析了国内外BIT的发展趋势,对BIT智能化从系统设计、信息处理到综合决策各阶段进行概括,对专家系统、神经网络、模糊理论、信息融合等智能理论在BIT中的应用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初步建立智能BIT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