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0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6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Allocation of scarce common components to finished product orders is central to the performance of assembly systems. Analysis of these systems is complex, however, when the product master schedule is subject to uncertainty.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the cost—service performance of a component inventory system with correlated finished product demands, where component allocation is based on a fair shares method. Such issuing policies are used commonly in practice. We quantify the impact of component stocking policies on finished product delays due to component shortages and on product order completion rates. These results are used to determine optimal base stock levels for components, subject to constraints on finished product service (order completion rates). Our methodology can help managers of assembly systems to (1)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their inventory management decisions on customer service, (2) achieve cost reductions by optimizing their inventory investments, and (3) evaluate supplier performance and negotiate contracts by quantifying the effect of delivery lead times on costs and customer service. © 2001 John Wiley & Sons, Inc.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48:409–429, 2001  相似文献   
172.
This paper develops and applies a nonparametric bootstrap methodology for setting inventory reorder points and a simple inequality for identifying existing reorder points that are unreasonably high. We demonstrate that an empirically based bootstrap method is both feasible and calculable for large inventories by applying it to the 1st Marine Expeditionary Force General Account, an inventory consisting of $20–30 million of stock for 10–20,000 different types of items. Further, we show that the bootstrap methodology work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existing methodology based on mean days of supply. In fact, we demonstrate performance equivalent to the existing system with a reduced inventory at one‐half to one‐third the cost; conversely, we demonstrat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fill rates and other inventory performance measures for an inventory of the same cost. © 2000 John Wiley & Sons, Inc.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47: 459–478, 2000  相似文献   
173.
论装备保障信息资源管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根据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给出了装备保障信息资源管理的定义和基本要求 ,针对我军装备保障信息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初步的改进设想  相似文献   
174.
本文针对消防教学和消防管理工作的实际,探讨了消防监督管理咨询专家系统的开发和应用课题,并展望了如何运用多媒体和因特网工具提高消防管理现代化水平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5.
对作战指挥系统软件的功能模块进行分析,引入软件构件开发的思想,采用COM/DCOM构件技术,在现有软件系统中增加远程管理构件,通过客户端程序对远程服务器管理构件的访问,动态管理远程机器上运行的作战指挥系统软件功能模块,使得作战指挥系统软件的各个功能模块能够稳定运行,使分布式作战指挥系统软件具有动态定义、动态重组、动态管理等功能,大大提高了作战指挥系统软件的可靠性和可交互性,使作战指挥系统软件达到了互连、互通、互操作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6.
针对树状军事通信网中的文件传输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寻找最优的树图边着色算法,该算法保证了边着色后的树图中"延迟损耗"总和最小,并由求取最小"延迟损耗"的反向推导过程得到最优的树状通信网文件传输方案.算法的计算复杂度是,其中为顶点数,为树的最大度.  相似文献   
177.
在简要介绍通用网格概念和发展的基础上,着重对军事网格和Agent Grid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介绍了美军军事网格发展历程中4个具有代表性的网格研究项目,展现了当前军事网格研究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以CoABS Grid项目为研究背景,分析了Agent Grid的基本特点和相关的主要观点,着重探讨了Agent和Grid技术的融合,以及Agent Grid与MAS的关系,最后总结提出了Agent Grid研究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8.
在分析基于格理论的信息流控制军用安全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从安全类定义和信息流控制策略两个方面对原模型进行了理论扩展和安全性分析.扩展模型安全类在作为对象和主体时具有相同的表达方式,以及在保持原模型信息流关系情况下,允许同职权等级用户交流他们共知的信息,以及高职权等级用户访问低职权等级用户他们之间共知的信息.以数字文档安全管理系统为例对扩展模型应用进行了描述.实例表明扩展模型更适合实际系统对信息流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9.
多分辨率建模及其军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分辨率建模是分布交互仿真中极其关键的技术,建模目的是根据情况需要动态改变分辨率,提高模型或模拟的灵活性和伸缩性,有效解决模拟复杂性与资源有限性等矛盾.介绍了当前多分辨率建模的主要方法:聚合-解聚法、一体化层次法和视点选择法.每种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多分辨率建模的难点主要是基础理论、一致性问题和应用研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0.
随着侦察监视技术和察打一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战争中战场的透明度越来越高,军事目标的生存面临严重威胁,伪装防护是保证武器装备战场生存能力的重要前提.回顾了伪装技术萌芽、起步、发展、成熟的应用历程,系统梳理了隐身、遮蔽、迷彩、示假等伪装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认为未来伪装技术将朝着多频谱兼容、智能自适应、一体化设计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