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30篇 |
免费 | 16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85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30篇 |
2016年 | 41篇 |
2015年 | 28篇 |
2014年 | 57篇 |
2013年 | 32篇 |
2012年 | 60篇 |
2011年 | 38篇 |
2010年 | 41篇 |
2009年 | 57篇 |
2008年 | 46篇 |
2007年 | 33篇 |
2006年 | 43篇 |
2005年 | 44篇 |
2004年 | 46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91.
针对高密度存储服务器中高速链路结构复杂、信号速率高、链路长度长等特点,在高速链路PCI-E3.0和SAS3.0设计过程中引入全面的SI仿真。通过对高速PCB设计中拓扑结构、材料类型、PCB结构等关键项目进行仿真设计,获得成本最低、性能达标的最优方案;通过全链路有源仿真,预估系统性能,降低系统投产风险;通过系统实际信号测试,验证系统性能完全满足相应规范要求,仿真结果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192.
针对目前对多波束相控阵天线角跟踪性能测试研究较少的问题,首先分析了多波束相控阵天线的单脉冲和差测角方法,并对波束滑动、波束穿越及信号频率变化对角跟踪性能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类比传统的雷达精度校飞试验,提出了基于飞艇的角跟踪性能测试方法,对角跟踪精度及误差范围进行测试,并利用STK软件实现了可视化。仿真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对多波束相控阵天线角跟踪性能的评定并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3.
194.
195.
针对传统欺骗干扰难以对调频斜率极性捷变SAR形成有效干扰的问题,研究了对调频斜率极性捷变SAR进行欠采样转发干扰的方法。通过建立调频斜率极性捷变SAR有限时长欠采样转发干扰信号模型,分析欠采样转发干扰对调频斜率极性捷变SAR的干扰效果。给出假目标数目、位置以及幅度的理论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讨论欠采样周期对干扰效果的影响。利用数字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6.
产品往往受随机失效和耗损失效两种模式的双重影响,因此,构造指数&威布尔分布表征该类产品的失效规律。首先,用图检验法对该类产品的寿命数据进行初步检验;其次,研究了该类产品寿命数据的极大似然估计的求解方法,进一步用伽方检验方法对寿命分布类进行了检验;最后,通过工程仿真例子说明了该方法的具体操作流程,最终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7.
提出不依赖于测距信息,利用两架基于视觉的无人机对运动目标进行三维交会定位的方法。采用多模型交互方法实现在不预知目标运动模式的条件下对运动目标的实时定位;采用改进的Sage-Husa自适应滤波算法,综合协方差匹配技术和正定性判断,提高了定位精度。为评估这些方法的性能,模拟真实观测条件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实时对运动目标的三维坐标进行估计。改进的Sage-Husa自适应滤波算法可以显著提高定位精度,在90°观测夹角下,平均估计误差从27.13 m降低到14.62 m。仿真研究了两无人机观测夹角对定位的影响,结果表明:过小的夹角不利于定位精度的提高;较大的夹角对无滤波定位方法有较好的效果,但对基于改进的Sage-Husa自适应滤波算法的定位方法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8.
TSO-C151b标准中近地告警包线为通用模型设计,未结合飞机的自身特性。为精确给出飞机过大下降速率告警包线,通过结合飞机自身气动特性和操纵特性,分析告警机理,建立飞机六自由度仿真程序。依据飞机发动机数据、气动力数据、质量特性数据等,建立仿真模型及操作程序,实时模拟飞机各舵面的操作响应过程,以及飞机的运动姿态和飞行轨迹,计算飞机在不同下降速率时拉起的损失高度,设计近地告警包线。实际试飞数据验证了模型设计合理,计算结果准确。同时,将仿真计算得出的告警包线与TSO-C151b对比,给出适用于飞机的近地告警包线使用建议,保证飞机飞行安全。 相似文献
199.
在过阻尼RLC电路分时放电的基础上,提出新型高压方波脉冲产生方法。理论分析表明:过阻尼RLC电路产生的双指数电压波与脉冲形成线产生的方形电压波具有类似的上升沿和平顶。电路模拟表明:通过人工过零技术可以对双指数电压波进行截尾,从而形成完整的高压方波脉冲。建立了原理验证性样机,由两组RLC电路构成,每组电路包含一台脉冲电容器和一只三电极场畸变气体开关,两组电路共用一个上升沿调节电感。实验证明:样机可以在电阻负载上输出幅值为17 kV、平顶宽度为330 ns~5.8μs、上升沿为100~350 ns的单极性高压方波脉冲。该方法适应性强,对负载变化不敏感,同时具有良好的可调节性,方波上升沿、平顶宽度连续独立可调。 相似文献
200.
在导弹飞行试验中,遥外测数据是进行精度和可靠性分析的依据。通常假定外测误差服从零均值正态分布,而在实际测量中,外测参数有可能带有系统误差,它的存在对飞行轨道和落点信息的获取都具有不利的影响。在一定的模型假设下,本文获得了外测系统误差的估计,并对一些仿真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