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3篇
  免费   941篇
  国内免费   41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172篇
  2016年   223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279篇
  2013年   226篇
  2012年   298篇
  2011年   319篇
  2010年   210篇
  2009年   309篇
  2008年   269篇
  2007年   252篇
  2006年   304篇
  2005年   283篇
  2004年   259篇
  2003年   178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117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51.
舰载红外警戒系统能有效探测反舰导弹和超低空飞行的飞机,但是在平时训练和装备定型验证时存在困难。分析了红外成像模拟的原理,对海战场主要辐射源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虚拟海战场,计算辐射源的辐射强度,实现了对舰载红外警戒系统红外成像的模拟。实验表明,仿真效果逼真,可以满足部队实际训练的需要。  相似文献   
952.
反舰导弹是当今舰艇及编队面临的主要威胁。为评估反舰导弹攻防能力,以目前世界上防御能力最强的美国航母战斗群为背景,研究采用分层火力配置的航母舰队防御体系对付反舰导弹的有效性。首先分析反舰导弹飞行高度、雷达散射截面及综合效应对防御系统中雷达探测能力的影响,之后应用简化公式,对各类典型舰载对空防御武器的最大拦截距离、拦截次数和拦截效率进行量化分析,对防御反舰导弹能力做出评估。  相似文献   
953.
传统的防空导弹将逐渐向轻型化、高精度制导武器发展,导弹电气系统小型化、集成化是这类武器系统的发展趋势。弹上电气系统为了适应导弹武器系统的发展趋势,需对弹上电缆网进行轻小型化设计。  相似文献   
954.
提出一种多站雷达体系雷达数据光纤传输系统的方案设计和实现方法。与传统雷达使用的光纤传输系统不同,而是采用技术较新的基于无源光网络PON的实时数据通信系统,这是无源光网络技术在多传感器实时通信领域的首次应用。在系统设计中利用先进的光电子和在编程技术,实现了点对多点雷达数据光纤传输,提高了信号传输质量,同时系统具有动态接入和扩容的能力。  相似文献   
955.
在近程反导中,片面强调提高高炮随动系统的跟踪瞄准速度,已经不现实,通过对拦阻射击模式的研究,探讨了采用多重命中体制弥补随动系统缺陷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56.
对抗条件下SBIRS对战略导弹突防能力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对抗条件下天基红外系统对战略导弹突防能力的影响,基于战略导弹突防能力计算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红外假目标干扰、气溶胶遮蔽和红外隐身技术等对抗措施下天基红外系统对战略导弹探测概率的影响,给出了对抗条件下战略导弹突防能力的计算模型。为作战仿真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957.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在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希望和讲授这门课程的老师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958.
本文详细介绍了用VB实现分布式监控系统中的数据通讯,用数据通信将微机连在一起实现数据共享,从而对发射机状态进行集中监视管理和分散控制。  相似文献   
959.
基于随机Petri网的综合航电系统建模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利用随机Petri网对综合航电系统进行建模和性能分析的方法.首先,建立了综合航电系统数据总线传输系统的随机Petri网系统模型,通过系统模型进行综合航电系统的性能分析;其次,给出了航空电子综合系统数据总线传输基于固定主控端周期指令的总线性能分析结果;最后,通过两种分析结果的比较,得出了基于随机Petri网对航空电子综合系统数据总线传输建模分析是可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960.
Burn‐in procedure is a manufacturing technique that is intended to eliminate early failures of system or product. Burning‐in a component or system means to subject it to a period of use prior to being used in field. Generally, burn‐in is considered expensive and so the length of burn‐in is typically limited. Thus, burn‐in is most often accomplished in an accelerated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shorten the burn‐in process. A new failure rate model for an accelerated burn‐in procedure, which incorporates the accelerated ageing process induced by the accelerated environmental stress, is proposed. Under a more general assumption on the shape of failure rate function of products, which includes the traditional bathtub‐shaped failure rate function as a special case, upper bounds for optimal burn‐in time will be derived. A numerical example will also be given for illustration. © 2006 Wiley Periodicals, Inc.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20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