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技术预警是对技术突破和由此引起的军事、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的预测,是从国家安全的根本利益出发,以保持己方军事优势、防止敌人\"技术突袭\"为宗旨的技术发展预测。研究回顾了国内外技术预警研究历程,从前期准备、预警清单、技术调查、分析评估等四个主要环节,全面分析国防领域技术预警的具体流程,为国防领域技术预警系统的构建与应用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2.
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领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也是衡量军民融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快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军民融合发展,是保军强军的重要支撑,更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一系列重大问题,必须从战略高度深刻领会其全局意义,以清醒头脑研判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军民融合发展形势,用务实举措推动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军民融合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的发展加速了权力分散,对我国的国家安全尤其是文化安全维护提出了新的问题。当前,我国社会进入新时代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要变化。与互联网尤其是网络文化安全有关的风险和挑战不断增多,互联网已经成为文化安全斗争的主战场。如何直面挑战,着力维护网络文化安全,提出队伍建设、舆论阵地和平台建设、维护手段、思维和素养、机制和法规建设的对策方法。 相似文献
14.
军民融合产业概念及范畴不明确一直是困扰决策部门和研究部门的问题,影响了军民融合发展的顺利推进。本文在梳理总结军民融合产业概念及范畴的研究现状以及政府文件表述的基础上,认为军民融合作为一种发展模式,定义军民融合产业概念并非易事,但出于当前工作要求,需要相关管理部门整合力量,加强研究,尽快明确军民融合产业概念和范畴,构建科学合理的军民融合产业统计体系。 相似文献
15.
16.
空间信息栅格体系与服务聚合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空间信息应用中存在的数据海量、分布异构、处理复杂、计算密集等问题制约了空间数据和信息的广泛共享和应用。空间信息栅格(SIG)以Grid和WebServices技术为核心,共享并汇集地理上分布的海量空间信息资源,实现动态整合与集成。在构建开放性SIG七层应用体系的基础上,重点研究SIG服务聚合技术,基于Petri网和图论提出了一种新的服务聚合流程模型(服务/资源网),同时构建了可扩展的服务动态选择模型(SISM),实现服务聚合过程中的动态服务选择。结合国家地质调查业务应用,通过地下水资源评价应用实例对SIG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7.
通过摘取法律法规中体现国防专利优先性的法律规范,阐明国防专利分别在国防专利申请阶段和国防专利实施阶段的优先性。对国防专利在专利制度中的优先性进行法理学分析,从国内国防建设的角度论证国防专利优先性的原因,通过研究美国和俄罗斯的国防专利制度来分析国防专利具有一定优先地位的合理性。文章对我国国防专利在专利制度的优先性提出发展建议,在国防专利申请阶段,国防专利要加大对国防专利权人的补偿力度,同时设立专门机构对普通专利进行国防专利审查。国防专利实施阶段要完善定密解密制度,发挥市场在国防专利向普通专利转换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世界各国越来越认识到空间天气的重要性,并对空间天气效应展开深入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我国也加快空间天气领域的研究进程,并取得了一定成就。本文系统介绍了空间天气的定义与发展历程,运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方法,从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与核安全等角度分析了灾害性空间天气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在对国内外空间天气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灾害性空间天气的国家安全影响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Kayce Mobley 《Journal of Military Ethics》2016,15(2):122-142
Following the terrorist attacks against the US in 2001, the Bush administration reaffirmed the Dover ban, the policy that prohibited press coverage of military coffins arriving at Dover Air Force Base from conflicts abroad. Conventional wisdom holds that the Bush administration enforced the ban in the hope of maintaining public support for the wars in Afghanistan and Iraq. This understanding, though, is incomplete. If the Dover ban were enforced only in response to eroding public opinion, then other coalition states would have responded likewise to this shared incentive. I argue instead that maintaining public support is only one factor among many that led the US to uphold this policy. In addition to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factors such as perceived media bias and casualty aversion, I focus on necropolitics and the related impetus for governments to regulate the observation of death. Through this interpretation, part of the American response to the involuntary loss of sovereignty on 9/11 was to exercise control over the observation of death by enforcing the Dover ban. Through comparing the press policies of the US, the UK, and Canada, I show that the necropolitical blow to sovereignty that only the US experienced triggered a repressive policy that only the US was able to maintain.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