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6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61.
The term “hybrid warfare” is a new one that the West began to use to explain its failure to cope with asymmetric threats. Focusing on the war on global terrorism, the West temporarily withdrew its attention from traditional adversaries, such as Russia, which has used this gap and has audaciously returned to the stage as a global actor. Until the Russian annexation of the Crimean Peninsula in 2014 and inflaming the Ukrainian crisis, most Western authors attributed “hybrid threats” mostly to non-state actors. But the Ukrainian scenario showed the true face of “hybridity” in the modern battlefield when practised by a powerful state actor. Russian “hybrid warfare” in Ukraine has already been seen as a combination of conventional and unconventional methods, that have been complemented with other instruments of national power – diplomatic, economic and inform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Ukrainian scenario, to demonstrate that although the term “hybrid” is new, the concept itself is old and is a continuation of already seen doctrine from the Cold War era. Although “hybrid threats” can come both from state and non-state actors, the Russian interference in Ukraine is proof that they are especially dangerous for the West if, or when, they are initiated from a traditional, sophisticated adversary that has the capacity to use all forms of warfare.  相似文献   
462.
Each age has its own wars and its own forms of warfare. In today’s evolving world risk society warfare has entered a new development stage. The states of the “global North” adapt their forms of intervention. They increasingly practice postmodern warfare characterized especially by the role of influencing the information space, networked approaches, the incorporation of indirect and covert actions, and the special quality of new technologies. This practice furthers an increasing grey zone between limiting and de-bounding of warfare. The phenomenon of postmodern warfare raises some tough questions and offers a rich research agenda.  相似文献   
463.
李弼程 《国防科技》2017,38(2):085-088
作战体系已成为制约网络舆论斗争作战效能的关键性问题。论文借鉴信息化战争的一体化联合作战思想,分析了网络舆论斗争的全域一体化联合作战特点,建立了全域一体化联合作战体系架构,为网络舆论斗争实践提供思想理论指导。论文的研究成果,对于丰富网络舆论斗争理论,占领网络舆论制高点,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64.
聂征  魏锦文 《国防科技》2017,38(5):084-087
随着新型技术在军事领域的标准化建设和体系化运用,以往大兵团正面交锋的作战场景正在渐渐淡出历史舞台。战争规模变得更加可控,战争样式变得更加难以预测。究其原因,非军事领域因素对战争规模、样式的影响在增加,给信息化作战制胜机理带来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465.
针对水下自主航行器(AUV)地磁多参量多目标搜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磁趋势敏感的多目标进化搜索算法。在进化算法的结构下,利用地磁场参量与导航路径的约束关系,以磁趋势敏感作为后验评估准则,建立导航模型,使得地磁多分量伴随航行器的运动同时同地收敛至各自目标值,实现导航目的。通过与六边形路径搜索算法的仿真对比,验证了多目标进化搜索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466.
等效载噪比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接收机捕获、数据解调和跟踪性能的重要指标。近年来,研究人员取得大量以等效载噪比为指标的干扰影响分析研究成果,但鲜有等效载噪比适应性分析。为此,展开等效载噪比适应性研究。在推导单频干扰下接收机等效载噪比和误码率模型基础上,得出特定条件下等效载噪比评估数据解调性能失效的结论。同时,深入分析等效载噪比失效的机理,给出等效载噪比指标的适用条件。仿真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67.
导引律的设计在导弹制导与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解决增广比例导引中导弹-目标视线角速度和视线角加速度不易获得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高阶滑模微分器的增广比例导引律。首先,根据高阶滑模微分器的数学模型建立视线角速度和视线角加速度的估计模型;其次,根据视线角速度和视线角加速度的估计值,利用一种光滑无抖阵滑模微分器构造增广比例导引律。最后,通过仿真验证表明,具有滑模微分器结构的增广比例导引律导引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468.
针对水下自主航行器地磁多参量多目标搜索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磁趋势敏感的多目标进化搜索算法。在进化算法的结构下,利用地磁场参量与导航路径的约束关系,以磁趋势敏感作为后验评估准则,建立导航模型,使得地磁多分量伴随航行器的运动同时同地收敛至各自目标值,实现导航目的。通过与六边形路径搜索算法的仿真对比,验证了多目标进化搜索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469.
为适应"导航战"下的强干扰输入,导航接收机对模拟信道的动态范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给定的信噪比恶化容限约束下,原有的分析方法给出了二维曲线分析模型,得到了动态范围的优化设计及各级增益划分方法,但仅适用于输出功率基本不变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基于增加的自动增益控制输出回退功率这一参数,提出了一种三维曲面求解模型,揭示了各电路参量与模拟信道动态范围的约束关系,可适用于输出功率变化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以实现更高的动态范围。针对三维模型中参数求解复杂的问题,利用纯衰减网络的特性,将复杂的数值求解简化为直线求解,大幅降低了设计复杂度。在给出的设计实例中,动态范围测试结果与设计预期吻合较好,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70.
INS/GPS组合导航方式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主要对惯性导航与卫星导航的各种组合方式作了详细的介绍 ,并分析了采用 INS与 GPS相结合时整个系统的性能和滤波算法 ,并对 INS/GPS组合导航的应用前景做了一般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